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华社长沙4月1日电 题:湖南小城每年生产超150亿只打火机销全球
新华社记者姚羽
一座内陆小城,每年生产超150亿只打火机,产品远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产一滴燃油,却成为全球打火机重要生产基地;虽不沿海,却是外贸出口大户,打造出完整的打火机产业链……
这座小城名叫邵东,湖南省辖县级市,由邵阳市代管。2024年,邵东打火机产业产值达到148亿元,比2023年增长6.5%,占邵东市工业总产值的17%以上;其中,出口创汇3.75亿美元。邵东为何能“无中生有”成为“打火机之都”?
小巧精致的“邵东制造”全球可见
走进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栋生产车间,只见6条自动化生产线同时运转,各类元件在机械臂操作下快速组装,日产打火机百万只。
在东亿电气的产品展示厅,各式各样的打火机让人目不暇接。销售员用流利的外语热情地向国外客商介绍产品特点。
邵东市打火机行业协会会长吕省华说,虽然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但邵东打火机出口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从原材料供应、模具开发、零部件生产,到整机装配、检测、物流……邵东打火机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一条龙”生产。
邵东市打火机产业链链长欧阳震介绍,目前邵东共有114家打火机生产厂家,其中84家是配套企业,占比73.6%,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集群优势。
“每年,邵东生产各类打火机超150亿只。”吕省华说,“从东南亚的街头小店,到非洲的集市摊位,再到欧美的大型商超,随处可见这些小巧精致的‘邵东制造’。”
2023年,邵东打火机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024年,邵东打火机产业入选“中国有影响力的城市产业名片”。
产业“茁壮成长”的三个密码
邵东打火机产业的“茁壮成长”,其背后蕴藏着三个成功密码。
密码一: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去年,我们公司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65岁的付再华感慨万分。
“20世纪90年代,当时买打火机要排队。”付再华回忆道。她与丈夫姚喊云南下广州考察,买来100个打火机,回家反复拆解、组装,研究构造和工艺。慢慢掌握技术后,他们创办了邵东首家打火机企业——顺发工业有限公司。
夫妇俩的产品上市后,很快便销售一空。随后他们通过出售配件并附送教学,带动更多老乡投身打火机产业。如今,顺发工业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当地龙头企业之一,拥有员工200多人,年产打火机3亿余只。
在邵东,像姚喊云、付再华夫妇这样敢闯敢拼、勇于创新的企业家不在少数。
环兴打火机制造有限公司是邵东另一家龙头企业,现有员工1000余人,拥有38条全自动生产线,产品销往全球各地。2004年,吕省华创办成立公司;2006年,他带着产品参加迪拜国际展会,是当时湖南6家参展商中唯一的打火机企业。
“展会第一天,来询价的客户就排起了长队。”吕省华回忆道,“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邵东打火机闯向世界。”
密码二:向科技创新要效益。
面对日益上涨的人力成本,邵东打火机企业积极拥抱自动化和智能化。走进东亿电气焊接车间,30台自动化设备正以每秒1只的速度组装打火机。
“原来200人的车间,现在只要40人,产量还提高了9倍。”东亿电气副总经理白家宝说。
东亿电气从2016年起,每年投入2000万元,经过4年努力实现了全环节自动化,人力成本从每只打火机1毛钱降到1分5厘钱。
“自动化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东亿电气董事长陈书奇说。
邵东市政府在2017年投资2亿元成立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助力打火机产业转型升级。
“研究院已开发30多台(套)新设备和产品,授权276项知识产权,包括47项发明专利,形成5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赵艳说。
据统计,目前邵东60%以上的打火机生产企业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自动化改造,技术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密码三:“30分钟经济圈”高效协同。
在邵东,所有打火机企业都分工协作。除塑料粒子外,200多种打火机零配件都能在本地配套,且配套企业都在半径20公里内。
“任何零部件从订购到送达,最多半小时。”欧阳震介绍,“这种布局大大缩短了物料传输时间和成本。”
2002年,邵东市打火机行业协会成立。协会通过发布指导价格、整合资源等措施,引导企业避免价格战,确保市场健康发展。协会还建立了新品数据库,要求企业新品开发时备案,对相似产品予以退回。协会还成立运输公司,统一运输,保障产品安全。
2009年,邵东10家打火机企业和4家配套企业组建东亿电气,在协会的引导下,邵东打火机企业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再到领军的变革。
这种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和服务,让邵东打火机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缩短交货周期,增强客户黏性,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
“1元生意”如何逆势上扬
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人力成本上升、电子点火器等新型产品逐渐兴起……经过数十年发展,邵东打火机走向全球的步伐越来越快,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邵阳海关协助企业进行打火机零配件的出口。”面对市场变化,邵东市商务局局长李明珠说,“2024年零配件出口货值占比达28%。”
一些邵东打火机企业负责人表示,邵东已形成以“1元打火机”为主的出口格局,但仍需在高端、多尺寸点火设备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
“现在我们拥有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35个省级创新平台,企业拥有研发人员3000余人。”欧阳震说,“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19.88亿元,技术成果交易额55.4亿元,年产品创新率达38%。”
2024年,《邵阳市打造“4×500”特色轻工产业五年行动方案(2024—2028年)》发布,中高档打火机产品研发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并计划在2028年实现打火机产值300亿元。
“持续优化产品并拓展客户群体,已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的核心要素。”欧阳震说。
“目前我们仍缺乏自主品牌影响力。”吕省华坦言,“未来要把大力气花在品牌建设上,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邵东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