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南平,一座在乡村振兴路上不断前行的城市。其坐拥"中国竹乡"、"南方林海"、"福建粮仓"三重生态桂冠,是福建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生态基底最雄厚的区域。这里72.1万亩茶园如翡翠镶嵌于闽北山水之间,既是自然的馈赠,更是绿色发展的时代考卷。为守护茶韵本真,南平正以创新实践书写"三茶统筹"的生态答卷。
燕子窠生态茶园 潮新闻记者 朱骅超摄
2025年4月20日,记者深入南平燕子窠,实地感受南平在“三茶”统筹发展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亲身领略茶文化与自然生态以及乡村振兴工作的完美融合之美。初到燕子窠,连绵的细雨刚刚停歇,整个茶园仿佛被大自然精心梳洗过一番。嫩绿的茶叶在云雾缭绕中,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茶香和自然的芬芳,让人瞬间陶醉其中。
而那座崭新的三茶展示馆,就静静地矗立在这片绿色的海洋边,等待着人们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馆内的布展内容丰富多样,以武夷山茶的历史、发展成就和规划为主线,兼具文化科普、互动体验、成果展示等多重功能。在文化科普区域,记者了解到武夷岩茶独特的“岩骨花香”。原来,岩茶的香气来源于茶树生长在特殊的岩石土壤中,这种土壤赋予了茶叶独特的矿物质风味;而岩骨则是指茶叶在烘焙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坚硬而有质感的口感,它代表了岩茶的核心特征。这些知识让我对武夷岩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参观完三茶展示馆,记者又来到了旁边的三茶体验馆。这里主要用于特色产品销售和文化体验,琳琅满目的茶叶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品尝了几种不同品种的武夷岩茶,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在品茶的过程中,记者与当地的茶农和游客进行了交流,他们对武夷山茶的热爱和对茶文化的传承让我深受感动。
随后记者参观了当地知名茶企,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舟先生亲自带领我们体验了茶叶的采摘、制作过程。
记者也加入其中,学着茶农的样子,小心翼翼地采摘着嫩绿的茶叶,然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游玉琼阿姨的指导下,体验了炒茶、揉捻等工序。炒茶的锅炉温度接近300摄氏度,印象深刻的是游阿姨满头大汗指导我们炒茶的细节,其匠人精神值得被尊敬。
南平茶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组织,加强了茶农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茶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同时,政府加强了对茶产业的监管和服务,保障了茶产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了乡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当然,茶产业的发展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生活越来越富裕。
南平在“三茶”统筹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令人瞩目。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茶产业的蓬勃发展、茶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乡村振兴工作的扎实推进,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未来,南平将继续深入贯彻“三茶”统筹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为推动茶文化的传播、茶产业的升级以及乡村的全面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