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前,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变革呈现三大趋势:开发向深远海和极地空间加速拓展,漂浮式海上风电、万米载人潜水器、深海采矿车、极地运输船舶等装备接连问世;绿色低碳化转型加速推进,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潮汐能与波浪能等海洋新能源开发日趋成熟,全球航运业净零排放法规推动氢和氨等零碳燃料发动机、碳捕捉系统等关键技术发展;数字智能化进程不断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海洋工程,推动船舶智能制造、海洋工程数字化运维、无人航行船舶等关键技术快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对于复合型、创新型和实践型船海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然而,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培养周期普遍较长,难以快速响应产业端的迫切需求。因此,确立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双主体地位,推动科教与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合作育人,是解决目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矛盾的重要手段。
面向海洋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正以创新驱动和人才筑基为发展路径,产学研用协同发力,在产业变革中实现历史性跨越。
(作者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于立伟,本报记者王沛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