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走进361°的5G智慧工厂,吊挂系统使流水线上的工序调配精细而清晰;百宏聚纤智能制造工厂里,十多辆AGV(自动导向车)穿梭往来,将成品稳稳送向包装线;仅需6秒,一台智能马桶就在九牧“绿色黑灯工厂”组装下线……
这样的生产场景,在福建泉州的民营企业中,早已不是新鲜事儿,而是传统制造业向“智”造转型的日常缩影。
361°的5G智慧工厂生产线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泉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其中,民营企业贡献着七成税收、八成地区生产总值、九成技术创新成果、九成城镇就业和九成企业数量。一连串数字表明,民营经济是泉州发展的重要支撑。
泉州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深植于历史土壤,有着清晰可循的脉络。
“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古称“刺桐”的泉州,梯航万国,向海图强,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和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不约而同称誉,泉州为“东方第一大港”。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回望历史,“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胸襟,成就了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传奇。向海而生,孕育了泉州跨越千年的文化根脉。向海而兴,正塑造着泉州奋斗不息的精神品格。
晋江鞋服闪耀全球赛场,南安石材构筑世界地标、安溪铁观音香飘五洲四海、德化白瓷风靡海外……“敢为人先”融入血脉,“爱拼敢赢”成就梦想。近年来,泉州不断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让泉州成为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会场
生产过程不透明、现场信息反馈难、资源浪费不可控、设备运行状况监控难等问题,是不少传统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难点。而361°的5G智慧工厂通过打造服装数字化生产管理平台,整合并优化仓储、打样、裁剪、缝制、质检、包装等生产流程,实时追踪产品生产、加工的进度信息、设备信息、质量信息,使生产协同效率提升17%,产品不良率下降5%,订单交付及时率提升5%,人工运营成本降低8%,纸质文档节约35%。
一天产出60万双鞋面,年产能奔着3亿双增长,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在信泰智慧经编工厂里,自动整经机、双针床经编机有条不紊地运转,集合物联网平台和SCADA(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的精益生产管理系统,让生产可视化、流程精准化,在设备运转率提升20%的同时,大幅降低损耗,模具维修成本下降30%。加之AGV车高效转运原料,使每分钟平均下线400双鞋面成为可能。
24小时无人关灯生产,这个略显“科幻”的场景,已然在九牧“智能马桶绿色黑灯工厂”成为现实。在这里,智能机械手取代人工精准注塑,机器人自动为加热座圈刷圈保证质量稳定。不仅制造环节智能化、检测、仓储、物流环节同步提升“智慧”,生产效率提升67%,工人数量却较过去减少上百人。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会场
7月24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即将在这里启幕。其中,“人工智能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议题,将结合福建省优势产业,重点围绕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共享有益经验和实践案例,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期待数字海丝上更多民营产业,在“晋江经验”指引下迸发更多新的活力。(文/图 光明网记者 孔繁鑫、李飞、曾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