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超8600亿元,智能电网产业链竞争力国内领先,机器人产业挺进全国第一方阵……江苏南京市深入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赋予江苏“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南京借助科教资源优势,大力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实施产业强市行动计划。
瞄准前沿技术——
以原子为“积木”,实现规模化“搭建”。在南京原子制造研究所,原子级制造大科学装置预研设施正加紧测试组装。“原子级制造是基础研究的重要方向、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南京市与南京大学合作成立研究所,加速推进原子级制造产业化。”研究所所长宋凤麒说。
走进紫金山实验室,全面竣工的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按需定制网络能力达“分钟级”,确定性保障服务能力达“微秒级”,多云交换服务能力达“千万级”,为高校、科研院所、电信运营商等各类组织机构共110余家单位提供超过130项试验验证服务。
下好“先手棋”,南京建立校(院)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支持院校和企业创建创新联合体,布局原子极限微制造、开源软件供应链等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布局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家。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
一架搭载着6G技术的无人机从南京江心洲起飞,沿着50公里的长江岸线溯流而上。实时回传的高清画面中,江面数个黑点被红框智能锁定,精准识别江豚游动轨迹。
“我们正在进行超远距离、超高确定性、超低时延等6G相关技术的概念验证。”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主任黄永明介绍,“在推向市场前通过验证测试,对科研成果进行工程化改造,完善配套技术,从而形成具备商业价值的方案雏形。”
2024年以来,南京建成生物医药领域等6家省级概念验证中心、新一代信息通信领域等20家市级概念验证中心,22家中试平台以及30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今年,市级概念验证中心共服务项目500余项,277个项目进入孵化阶段,53个项目进入中试阶段,26个项目实现产业化。
铺平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
一款针对难治性高血压的“七维诊疗机器人”,正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临床试验。今年年初,这项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一度面临融资难题。
“我们就是来当‘科技红娘’的!”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的技术经理人走访了解后,协调6000万元天使基金,依托江北新区生命健康产业资源,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技术加速落地。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副主任吴昊介绍,分中心成立以来,已构建84亿元的资金支持体系,组建140余人的技术经理人队伍,接洽68所高校,遴选1200余项医药成果,促成36个项目转化。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汇聚市场要素,南京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等重点产业不断突破。截至目前,南京已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4家,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41%。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南京立足创新资源和产业基础,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为目标,系统构建高能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矩阵,完善覆盖产业全生命周期的产业科技创新生态,同向发力科教名城和产业强市建设。”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表示。本报记者 何 聪 王汉超 姚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