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石家庄8月4日电(记者邵玉姿)记者从河北衡水滨湖新区资源保护局获悉: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动物园与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开展的青头潜鸭人工繁育与野化放归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已成功建立稳定的青头潜鸭自然繁育种群。
衡水湖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繁殖地与越冬地之一。2017年,在这里监测到308只青头潜鸭,这一发现为我国青头潜鸭保护工作提供了关键支撑,使衡水湖成为推动该物种濒危等级改善的重要研究区域。
据介绍,2022年,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北京动物园、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展青头潜鸭就地保护研究。2024年4月,从北京动物园青头潜鸭人工种群转运来9只成鸟,包括5只雌鸟和4只雄鸟,在衡水湖建立了青头潜鸭人工繁育与野化放归研究基地,启动物种保护创新实践。当年,9只成鸟就自然繁育出第一代13只雏鸟。今年6月,第二代雏鸟自然繁育成功。经过两个完整繁殖期,目前成功建立了稳定的自然繁育种群。
“在繁育的过程中,研究人员积累了涵盖青头潜鸭繁殖习性、栖息地需求的宝贵数据,可为全球青头潜鸭保护提供系统性‘中国方案’,为推动该极危物种濒危等级下调奠定基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协定青头潜鸭专家组主席、中国青头潜鸭保护与监测工作组组长丁长青表示,今后将继续探索栖息地管理优化、人鸟和谐共生模式,为全球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