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家住过八路军⑨|这个小院“不好惹”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我家住过八路军⑨|这个小院“不好惹”

来源:河北新闻网2025-08-15 10:24

b6da96654fe0a7fcebfb14b445b21325_689bd2ecc0bb2.jpg

83c36ad559602e5ac034dc506aff12c0_20250813163458A117.jpg

  见习记者 彭文君 边义婷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占衡水武强县,烧杀抢掠,残害百姓。在冀中区党委的领导下,武强县民众奋起反抗,舍命掩护八路军战士,几乎家家都是“堡垒户”。林东村村民李立山家是当时村里的抗敌活动中心,小院内挖了地道,设了陷阱。日军一提起这个小院就害怕,劈开了大门都不敢踏入一步,他们知道——

  1937年深秋的一天,一阵枪声打破了武强县林东村的宁静。日军的铁蹄踏进县城,5岁的李智凛被母亲按在炕桌下,听着外面此起彼伏的哭喊。父亲李岗浑身是土,跑回家就大喊:“鬼子占了县城,咱不能当亡国奴!”

  小院点燃抗日星火

  “抗战那几年,我们这个普通的小院,是八路军战士最安心的‘家’,却是日本鬼子‘扫荡’时最头疼的‘硬茬’。”

  2025年7月2日,林东村中心的一座小院里,已经93岁的李智凛抚摸着老木门上被日军劈出的刀痕,回忆起儿时的难忘岁月。

  李智凛的爷爷李立山,是村里的抗日积极分子。1938年开春,他做了一个影响全村的决定——把自家宅院东北角的三间敞棚腾出来,用旧门板当黑板,开办了林东村第一所抗日夜校。夜校的第一名教员正是李智凛的父亲李岗。

  李岗,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中共武强县委成立后,他担任县委组织部部长。

  在李智凛的记忆中,父亲白天不着家,晚上在煤油灯下,挥着手臂给大伙儿讲课。渐渐地,村里像李岗一样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小院也成了村里党员们的活动中心。

图3:7月2日,李智凛在李家小院,演示土炕下的地道口模型。.jpg

  7月2日,李智凛在李家小院,演示土炕下的地道口模型。

  1939年春天,冀中区党委书记、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来武强县整训部队,落脚点正是李家小院。

  一夜之间,小院热闹起来。房顶上架起了带铜圈的天线,门口多了两个背步枪的哨兵。警卫员常带着小智凛上房,拿着望远镜侦察远处的动静。“能看见二里地外的坟头,当时觉得可神奇了。”说起这些,李智凛依旧很自豪。

  家里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粮食很快不够了。李立山一心想着把粮食省给战士们吃,于是趁着天黑偷偷出去挖野菜、捋树叶,家里人勉强凑合。吕正操知道后却说:“有什么就吃什么,大家都吃一样的!”李智凛记得,那一阵子天天蒸梨吃,涩得人咧嘴,战士们却没有一人皱眉头。

  不到一个月,吕正操司令员带着部队撤离了,但他和村民们讲过的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却深深扎根在大家心中。

  这年冬天,日军“扫荡”到了村口,李家北房、南房被烧成焦黑的骨架,只剩东西厢房还能住人。李立山摸着烧裂的房柱,发誓道:“吕司令说了,抗日必胜。烧得再狠,咱抗日的决心也不能动摇!”

  没有一个干部伤在这儿

  1942年,冀中大地上,日军的碉堡密布,抗战形势愈加严峻。为粉碎敌人的“围剿”,冀中八地委组织部部长罗玉川派遣精通工程的干部高敏来到李家小院,指导设计重修地道。地道以李家小院为中心,由东到西串起整个村庄。地道内有观察哨、翻板、枪眼,战士们能出能进,隐蔽性很好,敌人很难发现。

  那年5月12日,日军纠集重兵从四面包围武强县党组织和冀中八分区机关。连续3天,村里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李立山坐立难安,吃不下睡不着,总念叨着“可别出啥事儿”。

  第4天深夜,窗外响起一阵急促的敲击声:“三大伯!开门!”

  “傻李!”李立山从炕上一骨碌爬起来,原来是武强县公安局局长田振东(外号“傻李”)带着两名干部站在门口,裤腿全是泥。

  “可到家了!”田振东哑着嗓子说,为了冲出敌人重围他们跑了三天三夜,水米未进。李立山的老伴和女儿赶紧烧火做饭。

  5月16日,干部们三三两两回到村里,分散到各家隐藏起来,就像鱼游进了大海,敌人无迹可寻。

  当天,也是在李家小院里,武强县委书记严镜波组织同志们开会,整顿部队和干部,对反“扫荡”作了具体部署。

  捷报不断传来:县大队政委马庆云带人在沧石路南龙治河一带打了胜仗;县大队在西北端了敌人的岗楼,田振东、陈子瑞在孙庄枪毙了罪大恶极的汉奸叛徒……

  “整个‘大扫荡’期间,县里、区里的干部一个都没受伤。”李智凛记得,那些日子里,村民们用生命筑起了最坚实的堡垒。吕正操生前那句“人民永远是靠山”,正是这段经历最真切的写照。

  小院传承抗战精神

  1943年深秋的一天,李智凛正在游击小学上课。突然有人闯进来:“你爹在大王庄……没了。”

  当时,李岗在大王庄开会时被日军包围。紧急时刻,为掩护4位战友,李岗毅然冲出地道引开火力,靠着一把匣子枪和敌人奋战,最终弹尽牺牲,年仅30岁。

  李智凛疯了似的往家跑,大哭着告诉爷爷:“俺爹让日本鬼子打死了!”爷爷李立山蹲在门槛上,烟锅抽得“嗞嗞”响,眼泪却一滴没掉:“哭啥,恁爹死了,还有恁爷爷呢!咱永远跟着共产党,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到了林东村,村里没有举办什么庆祝仪式,但每个人心里明白:可以过安稳日子了。

  抗战胜利后,老百姓自发筹款,在武强老县城建起一座英灵烈士亭,正门两侧镌刻着一副挽联:“念人民抵外侮忠勇殉国,为独立杀倭寇浩气长存。”纪念碑上刻着的701名烈士中,李岗的名字排在第一位。

图4:7月2日,李智凛和儿子李洪波重访武强老县城的英灵烈士亭.jpg

  7月2日,李智凛和儿子李洪波重访武强老县城的英灵烈士亭。

  作为亲历者,那些发生在林东村老宅的抗战记忆,一直印在李智凛的脑海里。怎么把这些故事传下去,成了李智凛的一大心事。

  2012年,80岁的李智凛拿出全部积蓄13.4万元,加上林东村委会筹措的10万元,将李家小院改建成了纪念馆。儿子李洪波受他影响,成了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

  开馆10年来,累计15万参观者走进这座小院。有白发苍苍的老兵来寻当年的记忆,有戴着红领巾的学生来听红色故事,还有机关干部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

图5:7月2日,李智凛回忆退休后拓印英灵烈士亭碑文的场景.jpg

  7月2日,李智凛回忆当年拓印英灵烈士亭碑文的场景。

  这座“不好惹”的小院,把最珍贵的东西,传给了下一代。

  今日林东村

  土地流转 农民端上“金饭碗”

  2025年7月2日下午,一场大雨冲刷着冀中平原,豆大的雨点砸在连片翠绿的玉米叶上噼啪作响。32岁的武强县林东村党支部书记孙喆望着窗外,眉头舒展:“一场透雨,苗就全起来了。”

  2022年,聚焦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等难题,刚上任的孙喆决心响应武强县土地流转政策,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用450亩地当试验田,种高粱、聘专家、精管理,忙活到年底,一亩地连租金带分红的收入高达1900元。

  “地不用自己种、自己管,还比原来收益高,这办法真不赖。”尝到甜头的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他们把土地交给村集体统一管理,富余劳动力还能出去打工,家里又多了一份收入。

图8:7月2日,林东村村民在小广场锻炼身体.jpg

  7月2日,林东村村民在小广场锻炼身体。

  第二年,全村95%的耕地共计1900多亩都完成了流转。村里购入农机、建起库房,还建起了大棚种植反季果蔬,发展生态养殖,形成“菜叶喂禽畜、粪肥还田地”的小循环。几年下来,村集体年收入跃升至数十万元,每年稳定支付村民地租超140万元。

  家底殷实了,乡村全面振兴步伐更稳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的白色院墙整齐美观,泥泞的土路硬化拓宽成水泥路,曾经的坑塘也被填平建成了文化广场;爱心食堂饭菜飘香,解决了村里200多位独居老人的吃饭难题;孩子们在新修好的篮球场上奔跑跳跃,欢笑声穿透雨后的晚霞……

图7:7月2日早晨,林东村村民在本村的爱心食堂就餐.jpg

  7月2日早晨,林东村村民在本村的爱心食堂就餐。

  “我们村是冀中远近闻名的‘堡垒村’,抗战时期家家是‘抗属’。这种朴实、团结的劲头,如今正化作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孙喆望着远处的玉米地说,“我们将继续做好土地文章,进一步盘活闲置资源,持续激发村集体经济活力,努力实现让产业更兴旺、百姓更富足、村庄更美丽!”

  策划:刘成群

  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

  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

  审核:陈亚飞 王亚楠

  编导:彭文君 苏畅 边义婷

  摄制:白中豪 朱泊宇 王思宁

  插画:齐媛媛 师语彤 曹珍 翟晓晖 韩海莹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

  • 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突破30000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