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文物里的抗战记忆】
在80年前的今天,一段措辞晦涩、态度回避的录音正在日本所有电台同时广播。它便是1945年8月15日正午12时,由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终战诏书”。
2025年8月14日,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展出的“终战诏书”原件。赵梓淇摄
最近,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展出“终战诏书”原件。重看这份815个字的“终战诏书”,会发现日方在措辞上耍了不少“花招”:通篇只说“终战”,不承认“战败”; 只称“愿接受联合公告(即《波茨坦公告》)”,不提“投降”。日本军国主义死到临头,仍在狡辩“为了东亚解放”,责怪“世界大势不利”;甚至仍用“支那”来称呼中国。
展出的“终战诏书”原件右侧页第六页有添改痕迹。赵梓淇摄
作为国家正式文书,“终战诏书”却还有增添、删改的痕迹。泛黄纸页上的痕迹可以删改,但历史的判决不容任何质疑。
1945年8月15日的《大公报》头版 图源:中新网
同日,《大公报》头版用超大号的五个铅字“日本投降矣!”向全体中国人民宣告了抗战胜利的消息。这一天,无数“号外”飞传,无数中华儿女涌上街头,奔走相告,尽情欢呼。
为了这一天,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了十四年。这十四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这十四载,民族不屈、共赴国难。3500万军民伤亡的代价,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争,终于换来了胜利的曙光。
这五个力透纸背的铅字,不仅是一则新闻,更是四万万同胞压抑太久的怒吼与热泪,是对牺牲英烈最深沉的告慰,是对民族复兴最坚定的回答。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请坚信: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策划:李方舟 王文韬 茹行止
拍摄:赵梓淇
制作:茹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