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云南省永胜县,这个坐落在滇西北群山之中的“中国松露美食之乡”,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近日,“团结花开彩云南”采访团走进永胜县长坪林下经济产业园,实地探访这座崛起在苍翠山林间的致富“新引擎”。
永胜县长坪林下经济产业园。光明网记者王宏泽摄
资源禀赋造就产业优势
据了解,永胜县是云南省重点林区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520.53万亩,森林覆盖率53.97%。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这里成为野生菌生长的天堂,野生食用菌年产量约7000吨。立足这一资源优势,永胜县将食用菌产业列为“一县一业”重点发展项目,以“藏菌于林”的发展理念,打造了长坪林下经济产业园这一示范项目。
走进园区,满眼苍翠扑面而来。林间步道蜿蜒曲折,随处可见戴着草帽的农户正在精心管护菌种。“我们这里采用的是最接近自然的仿生种植方式。”园区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园区规划林地面积2.01万亩,已完成林下食用菌仿生种植5000亩、保育促繁8000亩的规模建设。这种“林菌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不仅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更让山林资源实现了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树林下种植的食用菌。光明网记者王宏泽摄
“四化模式”引领高质量发展
永胜县创新探索的“四化模式”成为园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园区化建设夯实了产业基础,累计投入3500余万元完善了“四通两有”的基础设施;景区化打造促进了产业融合,推动了林文旅协同发展;组织化运营整合了优势资源,构建起“企业+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化发展延伸了价值链,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全链条覆盖。
在科技赋能方面,园区与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尚晓冬专家工作站,整合多方科研力量组建了食用菌科技小院。目前已培育327个食用菌品种,完成滇西北食用菌种质资源库申报。同时,聘请省内外专家开展食用菌技术专题培训,构建“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服务体系,深入乡村开展技术指导和乡土人才培训。自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科技人才培训42场850余人次,现场技术指导286场3000余人次,林下种植技术培训4场168人次,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民族团结的致富之路
林下经济产业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园区吸纳了周边多个少数民族村寨的群众参与,各族群众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就业增收,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截至2024年,全县林下经济规模已达33.27万亩,带动2.8万户农户参与,实现综合产值5.77亿元。
当地群众采摘食用菌。光明网记者王宏泽摄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永胜县将继续深化“四化模式”创新实践,推动长坪经验向顺州、松坪等乡镇辐射推广。通过建设“三园一区”产业布局,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更多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光明网记者 王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