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云南省德宏州博物馆内,历史的长河在方寸展柜间流淌。一枚镌刻满汉双文的“陇川宣抚司印”静卧于玻璃展台中,狮钮包浆温润,见证着明清中央政权对边疆的羁縻治理;不远处,南侨机工陈嘉庚题写的“纾难报国”锦旗依然字字铿锵,诉说着抗战烽火中海外赤子的家国情怀。这些跨越千年的边疆物证,正通过创新策展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材。近日,“团结花开彩云南”采访团探访了这座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地标。
德宏州博物馆。光明网记者王宏泽摄
南方丝绸之路:文明交汇的历史长廊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中枢,德宏州博物馆以历时性脉络系统梳理了从西汉“蜀身毒道”到近代滇缅公路的变迁。龙江型不对称铜钺、东汉“朱提堂狼器”等青铜珍品,实证了德宏作为西南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地位;唐代骠国乐器的仿制件与宋代马帮铜铃,再现了茶马古道上“滇盐换战马”的商贸盛景;明代的“三征麓川”史料与南传佛教造像,则揭示了中原典章制度与边疆文化的深度融合。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勐卯古国”专题展区,贝叶经、傣族土司印信等文物,将湮没于史籍的边疆古国政治经济形态鲜活呈现。
红色记忆:凝聚共同体的精神纽带
今年,德宏州博物馆推出的《浴血滇缅路 卫国赤子心》专题展,以“路、车、人”为叙事载体,通过200余件抗战文物,立体还原了南侨机工“毁家纾难”的壮举。展览中一组锈迹斑斑的筑路工具与泛黄的《华侨先锋大队花名册》并置,揭示出这条“抗战生命线”背后,南洋华侨与德宏各族民众共同浇筑的血肉长城。据悉,这项展览已入选“2025年博物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推介项目”,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范本。
文化互鉴:多元一体的生动实践
德宏州博物馆深挖民族文化交融的密码,与西双版纳州合作举办的《受印守土安边固疆——云南傣族土司印章展》,展出元至民国时期的80余方官印。其中清代“孟定府印”采用汉篆傣文双体镌刻,民国芒市土司的“山水闲章”则效法文人雅趣,印证了中原文化对边疆的深度浸润。在非遗研学区,傣族剪纸、德昂酸茶制作等体验项目,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
游客在德宏州博物馆参观。光明网记者王宏泽摄
今天的德宏州博物馆,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历史叙事+科技呈现+活态展演”的创新模式,让沉睡的文物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纽带。在这里,南方丝绸之路的驼铃、滇缅公路的汽笛与新时代民族团结的欢歌,正奏响跨越千年的交响乐章。
(光明网记者 王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