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初秋的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金桂余香尚存。88年前,数万民众在此含泪挥别三十万川军将士奔赴抗日最前线。
资料图片
在这支浩荡出川的铁血洪流中,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傅常将军留给家人一件特殊的“家书”。这并非普通信笺,而是一方高80厘米、顶面46厘米见方的褐色灯柜。灯柜四角刻“福”字守护,柜顶深深刻着三十一个遒劲大字:“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落款“民国二十六年岁属丁丑八月傅常”。柜门中央,同样铭刻着“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的誓言。
资料图片
这件沉甸甸的灯柜,不仅凝聚了一位将军的诀别与嘱托,同时也见证了数十万川军的赤胆忠魂。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1937年8月26日,民族危亡之际,时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刘湘发布《出川抗战声明》(亦称《为民族救亡抗战告四川各界人士》),向全国疾呼“四川七千万人民所应担荷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点燃巴蜀军民抗战激情。
1937年8月26日,《华西日报》发表川康绥靖主席刘湘出川抗战宣言。图源:四川档案馆
1937年9月5日,四川省各界在成都少城公园举行万人规模的“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三十万川军将士身着单衣草鞋,背负简陋武器,在“失土不复,誓不返川”的震天誓言中踏上征途。
临行之际,时任川军参谋长的傅常,挥笔写下这封实质上亦是遗书的家信。出征后,妻子聘工匠将家书原笔迹刻于灯柜之上,使嘱托穿越烽火,化为永恒。
八年全面抗战间,川军以血肉之躯铸就民族脊梁,340余万川渝儿女前仆后继浴血沙场,铸就“无川不成军”的历史丰碑。据统计,出川将士伤亡总数逾64万人,参战人数与牺牲之惨烈均居全国之首。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唐艺娟摄
1947年,傅常将军于成都病逝。在战火纷飞中,其手书原件虽佚,灯柜却因堆放杂物隐于角落得以幸存,成为川军将士舍家为国、誓死抗敌的永恒见证。后由其孙傅尧于2010年9月15日捐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当硝烟散尽,这件镌刻民族血性与家国大义的灯柜,仍在无声诉说一个将军的铮铮誓言,更闪耀着川军以血肉撑起民族脊梁的不灭光芒。“努力学习,强我中华”这穿越时空的嘱托,依然震彻心魄,照亮前路。
资料来源:人民网 央视网 中国军网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四川省档案馆
策划:李方舟 茹行止 王文韬
制作:王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