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海报新闻评论员 朱延鲁
2019年8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时至今日,已历六载。六年时间里,在这片涵盖济南、青岛、烟台三个片区,共119.98平方公里的“试验田”里,一项项改革创新的成果从无到有、由点及面,首创性、集成式探索不断涌现。这些改革创新的成果为山东深度融入国家开放战略、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带来更多机遇,也使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动力更加强劲。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自成立以来,山东自贸试验区围绕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产业高端化、区域协同化等关键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的成果,积累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持续拓展,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再到放宽外资外企市场准入限制、建立跨区域信用互认机制……这些创新性的制度举措提升了政府的服务效能、优化了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拓宽了开放合作的空间,让山东自贸试验区有效发挥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也为加快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提供了有效支撑、开辟出实践路径。
过去六年,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山东自贸试验区展现出的鲜明特征。济南片区依托医疗资源和数字技术,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智慧中药房”全链条服务模式,开辟中医药发展新通道;青岛片区凭借港口优势,推动海洋交通运输产业集聚,同时,培育打造智能家电、集成电路、基因科技等新兴产业集群;烟台片区深耕海洋资源,围绕“一条鱼”养殖,加快培育海工装备新业态等。
三大片区各展所长、错位发展,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又构建起互补协同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推动自贸区产业从“单点突破”向“链式集群”转型升级,不同片区的禀赋和优势得到更好释放,山东自贸试验区的产业整体竞争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自贸试验区是落实国家开放战略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六年间,山东自贸试验区与省内联动创新区、黄河流域各省区、海南自贸港的联动发展稳步推进,而这样的联动发展,是空间上的“串联”,更是机遇上的“共享”、机制上的“融合”、资源上的“互补”,让不同区域在联动中实现发展共赢,也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六年耕耘,“试验田”结出“丰硕果”;再启新程,“实干笔”续写“新篇章”。面向未来,伴随更多改革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相信勇立潮头的山东自贸试验区,定将以更多实绩实效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书写出更加亮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