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26件(套)文物史料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揭露日军侵华罪行 见证抗战胜利荣光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莹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批反映侵华日军罪行及抗战胜利等主题的文物史料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9月2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文物史料捐赠仪式,揭露日军暴行的英美报刊、反映抗战胜利的纪念信封、新四军游击队缴获的日军军刀、印证日军掠夺罪行的铜镜等126件(套)文物史料对外公布,为还原历史真相、铭记民族创伤提供了有力支撑。
9月2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文物史料捐赠仪式。图为尹愚夫捐赠的一把日军军刀,这是尹愚夫的父亲、新四军敌后游击队队长尹之本1941年在如皋高明庄战斗中缴获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美籍华人鲁照宁展示捐赠的重要历史瞬间照片,记录了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的场景。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孙中元 摄
多份报刊以第三方视角揭露日军暴行
美籍华人鲁照宁此次向该馆捐赠文物史料114件(套),包括报纸、杂志、历史照片,以及日本投降特制纪念纱巾、纪念信封、明信片等,其中多份英美刊物以第三方视角,详细记录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1938年6月2日出版的美国《肯》杂志,在第12至15页以《南京浩劫》为题刊发长篇纪实报道。该文由约翰·马洛尼根据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乔治·费奇的口述撰写,详细记录了南京大屠杀惨案:“1937年12月,日本军队占领南京,造成了现代史上真实可信的、规模最大的屠杀……”
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孟国祥说:“1938年7月美国《读者文摘》上转载了《肯》杂志的文章,作者采访乔治·费奇等国际友人在南京目睹的日军实施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情况,当时在国际社会产生了较大反响。此次鲁照宁寻获该杂志原件,极具史料价值。”
1937年10月至1938年3月两本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合订本以图文形式记录了日军侵华暴行,不仅刊载了日军空袭南京造成巨大破坏的照片,还记录了日军侵占上海、苏州等地的情况。其中1937年10月30日刊物中一幅图片注释写道:“炸弹爆炸造成的两个巨大弹坑,以及当新一轮袭击威胁来临时一群匆忙寻找避难所的人。”
一面铜镜印证日军掠夺罪行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不仅对平民实施屠杀,还疯狂掠夺南京的图书典籍、文物古迹等文化财产,此次入藏馆内的一面铜镜正是这一罪行的见证。这面铜镜由兰州止观澜青铜文化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杨勇在日本征集并捐赠,镜身贴有“昭和十三年二月南京”标签。“昭和十三年”即1938年,彼时,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仍在持续。
“这面铜镜是日军对南京文化财产实施劫掠的缩影。”孟国祥说,从史料记载来看,日军在南京的文化劫掠是有组织、系统性的国家犯罪行为。这场侵略战争不仅导致南京军民的重大伤亡,更让城市的基础设施、经济、教育、文化事业全面崩溃,形成了系统性的战争灾难。
此外,日军在中国还犯下了很多不可饶恕的罪行。原上海市电信公司信息网经部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钱宗明将其父亲钱光胜生前保存的《前日本陆军军人因准备和使用细菌武器被控案审判材料》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该书于1950年出版,是研究日军细菌战的重要史料。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江苏记者站站长陈旻将1996年12月11日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柯比发给纽约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的一份关于《拉贝日记》重要性的声明(影印件)捐赠给该馆,其中写道:“没有任何其他文本如此深刻地捕捉了南京居民面对日军侵略时的恐惧与绝望。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恐怖实录。”
一把军刀见证中国军民英勇抗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入馆的文物史料,有多件直接见证了中国军民英勇抗敌和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历史瞬间。
泰州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原主任尹愚夫捐赠的一把日军军刀,承载着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热血记忆,这把军刀是尹愚夫的父亲、新四军敌后游击队队长尹之本1941年在如皋高明庄战斗中缴获的。史料记载,这场战役击毙日伪军300余人、生俘日军2人。
经鉴定,这把军刀系日本一家专门生产陆海军军刀的店铺“寿屋”制造,样式符合抗战时期日本军官配刀特征。孟国祥说:“这把军刀是能精确追溯至具体战斗的日军实物罪证。它有明确的缴获时间、地点和人物背景,历史价值很高,不仅是日本侵略的罪证,更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直接物证。”
鲁照宁将1945年美国国家档案馆发行的《太平洋战争的结束日本投降》文件摹本捐赠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该文件内容详实,包括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的日本投降书、日本天皇裕仁投降诏书的影印版。他还捐赠了一组历史照片,记录了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的场景,以及日军在菲律宾马尼拉投降及审判日本战犯的场景,真实定格了重要历史瞬间。
此外,1945年发行的多枚纪念信封也在此次入藏之列,主题涵盖“苏联对日本宣战”“对日胜利日(V-J)”等。其中一枚盖有“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 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典礼纪念”邮戳的信封,见证了日本向中国战区投降的重要历史时刻。
近年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始终坚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通过收集和充分利用文物史料,发挥教育功能。该馆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入馆的珍贵文物史料将作为历史物证永久保存,让世人铭记血的教训,防止悲剧重演,更好地传承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