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张晨昊)9月16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组专题会议在陕西西安举办。中国联通文旅体育服务部总经理李玲在会上分享了中国联通这些年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所做的一系列积极探索和实践。对于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应用,她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意义:
中国联通文旅体育服务部总经理李玲。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潘迪/摄
第一,数字技术使文化遗产保护覆盖面更广。在服务知名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同时,开展低级别文物的保护。如在山西省忻州市、高平市等地区部署低等级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和智能感知设备,融合AI、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监控烟火、盗掘等风险,统一汇聚视频资源,构建市、县多级联动体系,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取证,提升监管效率,强化文保责任。
第二,数字技术让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利用不再对立,而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以应县木塔为例,中国联通与其所在地政府共同打造“应县木塔AI+多模态沉浸式体验场馆建设项目”,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对木塔进行全方位数据采集与建模,形成了覆盖木塔结构、病害、文物等方面的完整数字档案。在木塔旁边还开设一个专属空间,基于数字化保护的数字内容向游客呈现沉浸式地震耐受、辽代盛景等11处动态场景,弥补游客登塔禁令下的文化体验缺失,破解“千年木塔保护需求”与“游客深度体验诉求”的深层矛盾。
第三,成熟的技术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很多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要落后于其他行业,比如在工业互联网和城市领域已被广泛利用的5G-A技术,今年才逐渐应用在湖北省博物馆《穿越青铜纪》大空间项目和长城低空巡检中。因此要将更多的成熟技术应用在文物保护领域,这比研发新技术更有效果。
第四,数字化保护实现了更有效的文化传播。例如与国家博物馆联合打造的中国文明云展,使得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在线上再现。这一展览今年还在多项世界知名技术展会上进行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数字化手段面向世界人民展示,数字化技术助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李玲表示,未来,在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上,中国联通将着力做好四件事。一是夯实算网基础设施,构筑数字文化新基建,助力文化遗产网络升级和算力供给。二是强化数智融合,打造数字文化新应用。三是搭建共创平台,形成数字文化新生态。四是作为网络安全产业链链长单位,通过联通的技术守护国家文化遗产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