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活、潮、新!西安吸引世界目光!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活、潮、新!西安吸引世界目光!

来源:世界互联网大会2025-09-17 20:31

  9月16日-17日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在西安召开

  论坛期间同步举行的

  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览

  吸引全球近百家机构参展

  ↓↓↓

  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览

  聚焦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创新

  精心设置古籍类、文物类

  古建遗址类、非遗类四大板块

  生动展现了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经典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

  展览展示通过AR、VR

  XR、AI等创新性强

  互动性高的方式

  全景式、沉浸式地展示了

  数字化的魅力与活力

  充分彰显了先进数字化技术

  在世界文化遗产的

  保护与传承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古籍类”展区

  让沉睡的典籍“活”起来:现场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西安碑林博物馆对《石台孝经刻石》等碑刻进行的高精度数字化采集,还能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云端畅览万卷珍贵典籍,更可目睹陕西师范大学利用AI技术智能修复破损古籍字画的过程。

  “文物类”展区

  打造一场跨越地域与时代的视觉盛宴:小布在现场体验了通过XR技术“穿越”至秦陵地宫的奇妙“旅途”,并“踏上”了由18个国家44家机构共建的“云上丝路”。

  “古建遗址类”展区

  让文化遗产可感可触:故宫数字孪生系统、AI技术赋能的应县木塔、中肯旧石器考古合作成果以及大运河数字工程等32项实践,借助VR沉浸体验、六足机器人高精度测绘等技术,让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可感可触,极大强化观众的文化认同与历史感知。

  “非遗类”展区

  聚焦“科技+传统技艺”的生动融合:现场嘉宾通过佩戴XR设备,沉浸式体验“寿春楚歌”的楚文化风情;在“遇见东坡”VR世界中感受宋人雅趣,还能通过生成式AI参与“泥人张”创作;在“钧彩叠鸣”数字交互中体验古琴与钧瓷之美。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作为本次论坛的举办地

  千年古都西安

  一些文化遗产数字保护的

  “西安样本”

  亮相展览,吸引了全球目光

  ↓↓↓

  西北大学数字化技术

  让“地下军团”重生

  两千余年前的战国时期,秦国的精锐之师横扫六合,秦始皇自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如今,在秦始皇的“地下王国”,数字化技术正助力这支军阵悄然苏醒。在本次展览中,由西北大学团队研发的基于AI的秦兵马俑数字化及虚拟修复技术,就让与会嘉宾在现场探寻到了古老秦俑借助数字化、智慧化手段“重生”的科技,可谓是“科幻感”十足。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教授许阳告诉小布,该技术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向,涵盖数字化采集与记录,数据处理与重建,聚焦解决以秦兵马俑为代表的文化遗产的长期保存、科学复原与活化利用的问题。“秦兵马俑承载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但由于人为破坏岁月侵蚀,出土时均呈破损状态。要在数以万计的碎片瓦砾中找出相互关系,恢复其原有模样,是兵马俑修复的关键难题。”许阳介绍,基于AI技术,团队构建了兵马俑数字化修复平台,通过自主研发的高精度三维扫描技术,精准获取兵马俑的三维数据,并全面重建其几何特征。目前,该技术不仅能准确预测兵马俑破损部位的原始形态,还能实现高质量的虚拟重建和色彩还原,为世人呈现了更加“真实”的兵马俑原貌。

  西安城墙数字方舱

  实现文保文旅融合共享

  在西安,城墙的数字化保护是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典范。目前,西安通过数字技术对全长13.74公里的城墙进行全域无损探测和三维建模,包括墙体厘米级别、城上古建及仿古建彩画、壁画毫米级别的建模等,从而为西安城墙搭建了全域高精度实景建模的数据底座。在本次展览中,由西安城墙创建的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也以现代化的展示方式亮相。

  “这套方案结合了西安城墙近30年的保护管理经验,以及正在修缮的预防性保护标准体系,实现了一系列文本与数字孪生、人工智能、互联感知等前沿科技的融合。”西安城墙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总监赵彬介绍,在建模数据底座的基础上,又将城墙3000多个变形监测点位和1300多个智能传感设备反馈的数字信息进行了回传,结合12种不同的AI算法,构建出一套智能监测预警体系。目前,这套系统包括文物保护、文旅运营、应急安全和防汛指挥四大业务场景,能够对西安城墙墙体的沉降、裂缝、位移、含水率等关键指标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并能智能识别游客攀爬、长期逗留等异常行为,推动指挥决策由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转变。

  西安交大数字还原技术

  探索数字呈现与交互叙事新路径

  2016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与陕西省文物局合作共建的文化遗产现代科技保护研究院正式成立。近十年来,该研究院依托陕西省的文物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西安交大在材料学、化学、建筑规划、信息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共同针对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关键技术等,开展技术研发和科研攻关,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文物考古和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

  本次展览中,由该研究院带来的成果备受关注。据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遗产现代科技保护研究院院长蒋维乐介绍,其团队长期致力于流散的不可移动或不易移动中国艺术品的数字化重构与原境还原研究,先后多次与全球博物馆合作,对流散文物进行3D扫描和数据收集工作。截至目前,该团队已通过数字化技术收集了105组(共2631件)文物数据,其中包括精美造像82件、藻井数据2组、空间环境3组、浮雕6件、大型壁画2件。不仅将文化遗产保护与虚拟现实等技术结合,探索出了数字呈现与交互叙事新路径,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流散文物的“真容”。

  高精度数字化采集

  使西安碑林碑刻“活灵活现”

  走进本次展览会场,西安碑林馆藏的5方数字化书法名碑高高矗立,参会嘉宾不用前往碑林博物馆,也能领略“篆、隶、楷、行、草”的每一处细节。“《石台孝经》原本有6米多高、几十吨重,运出碑林博物馆不容易。然而通过数字技术,碑刻上的字可以随意放大缩小,让我们在现场都能查看、学习、了解它的内容。”西安碑林博物馆社教部特级讲解员杨烨在现场对小布说。

  据了解,在文物保护领域,西安碑林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针对《石台孝经》等国家一级文物,文物保护专家团队采用三维扫描、多光谱成像等先进技术,建立了毫米级精度的数字档案。 通过高精度三维扫描技术,碑林已完成90%以上重要碑刻的数字化建模工作,数据精度达到0.1毫米级别。而在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方面,AI书法临摹系统可以智能识别碑刻文字,生成个性化临摹方案;博物馆AR导览系统则通过手机App就能实现碑文实时翻译和语音讲解。这些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碑刻保护与展示的矛盾,更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全球观众都能随时随地感受碑林魅力。

  为文化传承注入科技活力

  千年古都西安与世界

  凝聚共识、携手并进

  共创更加绚烂的数字文明新篇章

  (内容来源:“西安发布”公众号)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举行预演

  • 百舸争流迎开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