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张晨昊)9月17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陕西西安开幕。世界互联网大会副理事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前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在主论坛上表示,文化遗产架起了过去和现在对话的桥梁,数字技术正日益成为其媒介,并在诸多场景中得到应用。而在这一媒介化过程中,需要平衡各种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利益诉求。
世界互联网大会副理事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前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光明网记者 潘迪 李伯玺 赵金悦/摄
弗朗西斯·高锐认为,在文化遗产数字化进程中,尤其需要重点考量三类核心利益:
一是文化遗产守护者的利益。文化遗产守护者覆盖群体广泛,一般涵盖原住民,传统社区、艺术家、博物馆以及国家和私人文化机构。对于原住民和传统社区而言,数字化实施前必须要解决守护者的知情同意、署名权与补偿机制三个核心问题。在此过程中,根本要求是尊重文化遗产与传统规约。
二是社会公众的利益。整个社会对保存过去、滋养未来具有天然关切,文化遗产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我们应尊重和遵守传统社会规约,比如在遵守逝者肖像使用规范的前提下,赋予文化遗产守护者相关权利,要打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良性延续。
三是数字化主体的利益。承担文化遗产收集、策展,与数字化工作的主体,其工作需要投入时间、精力与资金,且这类工作必须获得某种形式的经济回报才能持续。数字版权正成为鼓励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新途径。中国已经开放性地为数据建设者提供了产权制度,这些权利以及为促进数据流通建立的数据交易所和交流场所,将对社会遗产的保护产生深远影响。
弗朗西斯·高锐表示,人工智能为上述三方利益关系增添了新的复杂维度。例如,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数据抓取问题,已成为在全球引发诉讼且缺乏立法解决方案的争议话题。在此背景下,文化作品的扭曲或篡改问题再次突显,并成为数字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他认为,若能平衡好各方利益,数字化技术将成为实现人类保护生物和文化遗产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