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孙满桃)9月17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陕西西安开幕。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在主论坛上表示,未来故宫的数字之路,将借力数字孪生技术加速文物数字化的采集,推动文物数字化标准建设,使数字化技术赋能现实世界的故宫。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光明网记者 潘迪、李伯玺、赵金悦/摄
朱鸿文介绍,自1925年成立至今,故宫历经文物南迁等艰难岁月,完成了大规模修复与现代化转型,实现了世界级博物馆的历史性转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每年要接待上千万人次的全球游客。
朱鸿文介绍,当前故宫博物院保存了195万件(套)藏品,这些藏品见证或者诉说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统一性、创新性、和平性、包容性。
如今,故宫博物院通过数字化技术,不断对故宫古建筑进行保护和数字化采集,积累了大量数字资源。朱鸿文说,工作人员对195万件(套)文物进行采集,是一项持续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这项工作已进行了二十多年,未来还要继续进行。在故宫博物院建院一百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文物采集数量已超过一半,目前超过100万件(套)的文物得到数字化采集。
与此同时,故宫正将大量文物信息推向社会,包括数字文物库的建设和数字展厅的开放。2019年,故宫博物院推出数字文物库。随着采集工作不断推进,更多文物正被发布到文物库当中。故宫博物院还建成线下数字馆,将海量的故宫数字资源、数字展厅和数字展柜打通,让观众或研学者能够接触大量知识。
论坛期间,故宫博物院最新研发的数字孪生应用服务平台亮相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观众可“沉浸式”游览故宫中轴线、养心殿等核心区域,实现“云端走进紫禁城”。
“我希望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故宫古建筑的保护、对文物的保护、对博物馆的管理,以及对观众或游客的服务。”朱鸿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