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被称为“技能国赛”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正在河南郑州举行。记者在大赛现场了解到,本届大赛中重点增加了新业态、新职业、新技术等项目的比重。
106个比赛项目中,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新能源等赛项占比超过50%,体现了大赛紧跟技术前沿发展的导向。其中,赛项选拔66个项目,新增无人机系统、智慧安防技术、软件测试、数字交互媒体设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零售等6个赛项。同时, 首次把乡村振兴赛项纳入大赛范畴。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赛项设置围绕社会生产发展需求,充分体现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也将引领职业教育培训改革方向。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吴礼舵:大赛就是搭建舞台来引领更多人关注这些新职业,学习这些新职业,投身到新职业中。引导培训机构加大培训,为想从事新职业的人员提供机会,使他们适应,去推动新职业的发展,也为我们就业开辟新的通道和空间。
速度与精度的田间较量
本届技能大赛的新职业赛项,增加了更加细分的无人机应用赛道。比拼的是什么技能,要选拔什么样的人才?
总台央视记者 闫素:我身后正在进行的是无人机驾驶(植保)项目的户外实操比赛,这也是 国赛中无人机相关项目首次增加室外的比赛内容。选手们需要在这块模拟田地中,手动操控无人机按照规定的路线飞行,并进行植保作业。在固定时间内,不仅要能飞起来,更要看谁飞得更精准更高效。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赛项参赛选手中本科学历达到了70%,其中三分之二的选手来自中职院校的学生和一线教师,还有三分之一的选手来自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
本次赛项比拼的就是选手们在植保工作中全链条独立作业的“真功夫”。从无人机装调、农情航测、评估分析,到植保飞行以及应急工况的处理,考验着选手们的跨领域学习能力和快速决策能力。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无人机驾驶(植保)项目裁判长刘亚林:需要通晓无人机排除故障的基础理论知识,需要懂航测、测绘的相关理论知识,其实他不仅仅是一名无人机操控人员,更是一名懂测绘、懂植保作业的新农人。
而最难的环节无疑是在模拟田地环境下的操控,选手们飞行的水平误差不能超过80cm,高度误差不超过50cm,航向误差要控制在30度范围内。
以赛促训 新职业奔赴新产业
不仅是无人机驾驶,本届大赛中还有一批新职业赛项亮相。它们聚焦了哪些领域?又如何为产业发展服务?
作为本届大赛的新设赛项之一,智慧安防技术赛项要求选手在为期三天、共计12个小时的比赛过程中,完成楼宇入侵与紧急报警系统部署、视频监控及分析等多项任务。
作为世界技能大赛项目之一,3D数字游戏艺术赛项着重考查选手的创意能力与计算机图形技术水平。参赛者需在严格的时间限制内,独立完成多个技术模块的创作与实现任务。
一些赛项还引入了企业真实的案例,例如全媒体运营项目中的文案策划、H5制作,都是来自企业实战内容,对接产业发展需求,选拔紧缺技能人才。
(总台央视记者 陈钰洁 闫素 李红刚 河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