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潮涌新疆70年 小村新变:达西村里的幸福日子
首页 > 时政频道> 滚动图片 > 正文
[责编:袁晴]

潮涌新疆70年 小村新变:达西村里的幸福日子

来源:新华网2025-09-24 10:14

24小时热图
  •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 全运会丨第十五届全运会闭幕式在深圳举行

  • 音舞诗画《家住淮河边》在蚌埠首演

  • 初冬盛景如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异元汽车杯”首届新疆国际摄影大赛9月28日正式启动。
2025-09-29 14:31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9月19日,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医生在达西村为村民义诊。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曾经是“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贫瘠之地,这里生活的百姓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如今,经过各族人民群众不懈努力,达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立直播基地、壮大集体经济,让达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南疆第一村”。2024年,达西村集体收入达到230.5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2万元。

  现在的达西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百姓生活幸福红火,村容村貌“美丽蝶变”,村民将“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的幸福日子变成现实。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9月18日,达西村村干部入户帮助村民采摘葡萄。近年来,达西村充分挖掘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及荒废地块,逐步扩大特色林果种植面积,引导村民增收。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曾经是“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贫瘠之地,这里生活的百姓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如今,经过各族人民群众不懈努力,达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立直播基地、壮大集体经济,让达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南疆第一村”。2024年,达西村集体收入达到230.5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2万元。

  现在的达西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百姓生活幸福红火,村容村貌“美丽蝶变”,村民将“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的幸福日子变成现实。

  新华社记者 辛悦卫 摄

  9月18日,达西村村干部买力克木·牙生(左)入户为村民讲解惠民政策。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曾经是“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贫瘠之地,这里生活的百姓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如今,经过各族人民群众不懈努力,达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立直播基地、壮大集体经济,让达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南疆第一村”。2024年,达西村集体收入达到230.5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2万元。

  现在的达西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百姓生活幸福红火,村容村貌“美丽蝶变”,村民将“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的幸福日子变成现实。

  新华社记者 卢烨 摄

  9月18日,达西村村干部古力帕尔力·克衣木(右)入户询问村民生活情况。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曾经是“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贫瘠之地,这里生活的百姓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如今,经过各族人民群众不懈努力,达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立直播基地、壮大集体经济,让达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南疆第一村”。2024年,达西村集体收入达到230.5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2万元。

  现在的达西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百姓生活幸福红火,村容村貌“美丽蝶变”,村民将“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的幸福日子变成现实。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9月19日,极飞超级棉田负责人艾海鹏(右二)在尉犁县的示范棉田里为达西村村民进行智能无人机洒药培训。无人化智慧农场应用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遥感无人机、农机自驾仪等系列物联设备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农民用一部手机即可操作智能设备完成多项田间管理工作。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曾经是“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贫瘠之地,这里生活的百姓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如今,经过各族人民群众不懈努力,达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立直播基地、壮大集体经济,让达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南疆第一村”。2024年,达西村集体收入达到230.5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2万元。

  现在的达西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百姓生活幸福红火,村容村貌“美丽蝶变”,村民将“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的幸福日子变成现实。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9月19日,尉犁县达西村二组村民艾合买提·吐尔逊在棉田里查看棉花。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曾经是“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贫瘠之地,这里生活的百姓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如今,经过各族人民群众不懈努力,达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立直播基地、壮大集体经济,让达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南疆第一村”。2024年,达西村集体收入达到230.5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2万元。

  现在的达西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百姓生活幸福红火,村容村貌“美丽蝶变”,村民将“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的幸福日子变成现实。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9月19日,尉犁县电商协会负责人米日阿依·阿西木在达西村的电商基地直播推介达西村农产品。近年来,达西村构建“农户生产+企业加工包装+电商销售+物流配送”全产业链,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孵化本土直播电商人才,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曾经是“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贫瘠之地,这里生活的百姓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如今,经过各族人民群众不懈努力,达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立直播基地、壮大集体经济,让达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南疆第一村”。2024年,达西村集体收入达到230.5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2万元。

  现在的达西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百姓生活幸福红火,村容村貌“美丽蝶变”,村民将“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的幸福日子变成现实。

  新华社记者 卢烨 摄

  9月19日,达西村村民肉则·赛麦提(右)在文旅商业街上制作馕。近年来,达西村打造文旅商业街,吸引村民入驻,为村民增收。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曾经是“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贫瘠之地,这里生活的百姓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如今,经过各族人民群众不懈努力,达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立直播基地、壮大集体经济,让达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南疆第一村”。2024年,达西村集体收入达到230.5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2万元。

  现在的达西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百姓生活幸福红火,村容村貌“美丽蝶变”,村民将“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的幸福日子变成现实。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这是9月18日拍摄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无人机照片)。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曾经是“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贫瘠之地,这里生活的百姓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如今,经过各族人民群众不懈努力,达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立直播基地、壮大集体经济,让达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南疆第一村”。2024年,达西村集体收入达到230.5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2万元。

  现在的达西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百姓生活幸福红火,村容村貌“美丽蝶变”,村民将“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的幸福日子变成现实。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这是9月18日拍摄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无人机照片)。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曾经是“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贫瘠之地,这里生活的百姓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如今,经过各族人民群众不懈努力,达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立直播基地、壮大集体经济,让达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南疆第一村”。2024年,达西村集体收入达到230.5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2万元。

  现在的达西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百姓生活幸福红火,村容村貌“美丽蝶变”,村民将“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的幸福日子变成现实。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9月19日,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医生在达西村为村民义诊。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曾经是“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贫瘠之地,这里生活的百姓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如今,经过各族人民群众不懈努力,达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立直播基地、壮大集体经济,让达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南疆第一村”。2024年,达西村集体收入达到230.5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2万元。

  现在的达西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百姓生活幸福红火,村容村貌“美丽蝶变”,村民将“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的幸福日子变成现实。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9月18日,达西村村干部卡麦尔汗·苏来曼(后)入户帮助村民喂羊。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曾经是“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贫瘠之地,这里生活的百姓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如今,经过各族人民群众不懈努力,达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立直播基地、壮大集体经济,让达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南疆第一村”。2024年,达西村集体收入达到230.5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2万元。

  现在的达西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百姓生活幸福红火,村容村貌“美丽蝶变”,村民将“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的幸福日子变成现实。

  新华社记者 辛悦卫 摄

  9月19日,尉犁县电商协会负责人米日阿依·阿西木在达西村的电商基地直播推介达西村农产品。近年来,达西村构建“农户生产+企业加工包装+电商销售+物流配送”全产业链,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孵化本土直播电商人才,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曾经是“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贫瘠之地,这里生活的百姓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如今,经过各族人民群众不懈努力,达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立直播基地、壮大集体经济,让达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南疆第一村”。2024年,达西村集体收入达到230.5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2万元。

  现在的达西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百姓生活幸福红火,村容村貌“美丽蝶变”,村民将“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的幸福日子变成现实。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9月19日,铁门关市人民医院医生在达西村为村民义诊。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曾经是“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贫瘠之地,这里生活的百姓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如今,经过各族人民群众不懈努力,达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立直播基地、壮大集体经济,让达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南疆第一村”。2024年,达西村集体收入达到230.5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2万元。

  现在的达西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百姓生活幸福红火,村容村貌“美丽蝶变”,村民将“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的幸福日子变成现实。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9月19日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拍摄的棉花。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曾经是“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贫瘠之地,这里生活的百姓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如今,经过各族人民群众不懈努力,达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立直播基地、壮大集体经济,让达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南疆第一村”。2024年,达西村集体收入达到230.5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2万元。

  现在的达西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百姓生活幸福红火,村容村貌“美丽蝶变”,村民将“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的幸福日子变成现实。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9月19日,游客在达西村达西展馆参观。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曾经是“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贫瘠之地,这里生活的百姓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如今,经过各族人民群众不懈努力,达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立直播基地、壮大集体经济,让达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南疆第一村”。2024年,达西村集体收入达到230.5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2万元。

  现在的达西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百姓生活幸福红火,村容村貌“美丽蝶变”,村民将“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的幸福日子变成现实。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