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甘肃敦煌西湖保护区:普氏野马野化放归成效显著
首页 > 时政频道> 滚动图片 > 正文
[责编:袁晴]

甘肃敦煌西湖保护区:普氏野马野化放归成效显著

来源:新华网2025-09-25 08:27

24小时热图
  • 破浪深潜,解锁地球“深蓝盲盒”——海洋科学专业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 银川:做好供热保障 群众温暖过冬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异元汽车杯”首届新疆国际摄影大赛9月28日正式启动。
2025-09-29 14:31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这是9月24日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普氏野马小马驹。

  普氏野马原产于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和蒙古国干旱荒漠草原地带,曾一度在野外绝迹。1985年我国启动“野马返乡”计划,陆续从国外引回普氏野马,在新疆、甘肃等地繁育,并进行野化放归试验。

  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66万公顷,拥有湿地、草地、林地与戈壁等多样生态系统,符合普氏野马最后生存区域的环境特征,被列为野化放归试验区。2010年和2012年,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转运28匹普氏野马,散放于敦煌西湖保护区内。得益于这里水草丰茂的环境,普氏野马自由繁衍生息,种群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目前,敦煌西湖保护区的普氏野马已从试验性野化放归阶段,成功过渡到自由生活的野生种群阶段,普氏野马数量达到212匹,其自然繁殖率的提升与警戒行为的增强,均表明普氏野马已较好地适应了这里的野外生存环境。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9月24日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普氏野马。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9月24日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普氏野马小马驹。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9月24日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普氏野马。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9月24日,普氏野马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饮水(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9月24日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普氏野马(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9月24日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普氏野马(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9月24日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普氏野马(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9月24日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普氏野马(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9月24日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普氏野马(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9月24日,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玉门关保护站站长吴兴东(右)与工作人员巡视保护区内普氏野马活动情况。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9月24日,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玉门关保护站站长吴兴东(左)和工作人员在野外查看普氏野马粪便。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