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苍茫的藏西秘境,札达土林以千年风蚀的褶皱见证着时光的流转。而在土林环抱的扎布让村里,一本泛旧的台历,承载着一段从湖南长沙到西藏阿里的汉藏情谊。
“我很想她,但是很久没见了……”家庭旅馆主人德吉抚摸着台历上笑容灿烂的合影,眼眸温柔。照片里的姑娘是来自湖南长沙的畅畅,10多年前自驾至此,像一缕春风住进了德吉的家。彼时,两个语言不通的女子在土林脚下的藏式院落里初相遇。
德吉的家庭旅馆。人民网 李海霞摄
“希望还能再见到。”这是德吉的小小心愿。
“怕她忘了我,所以不好意思打扰。”当被问及为何不主动联系时,德吉摩挲着手机,有点小伤感。
这本台历摆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人民网 李海霞摄
直到记者拨通畅畅的电话,那句“当然记得,永远不会忘记!”穿越四千公里山河,瞬间消融了所有忐忑。
畅畅向记者讲述了那本台历背后的故事。“我很喜欢旅游,2010年左右的时候,和朋友自驾西藏,偶然的机会住在了德吉家。虽然我们不太能听懂彼此的语言,但是很投缘。德吉的温柔善良,让我有了回家的感觉。我在她家院子里晒太阳、喝茶……很自在。”
德吉的家庭旅馆。人民网 李海霞摄
德吉的家庭旅馆。人民网 李海霞摄
畅畅还用智能手机为德吉申请了微信,手把手教她发朋友圈宣传民宿。“我希望她过得越来越好!”一句简单的话语,早就成了两人的温暖牵绊。
那次离别时,畅畅邀请德吉一起拍照。后来将照片精心制作成台历寄回阿里。
此后,这份情谊愈发深厚——畅畅几乎每年都会到札达小住,帮德吉宣传民宿。返程时也总不忘帮德吉捎带特产给拉萨的亲友。“都是举手之劳,我非常乐意帮她做这些事。”
德吉则默默关注着微信里那个遥远城市的生活轨迹,把思念藏进土林的风中。
“只是2020年之后,因为忙于工作等原因,一直未能再去札达,所以好几年没见德吉了。”畅畅告诉记者,“谢谢你让我知道德吉的近况,我也很想她。”
札达土林依然以亘古的姿态矗立在天地间,而畅畅在偷偷为德吉准备惊喜。“我想我们很快又会见面的。她是我在札达的亲人!”
这场跨越千里的友情,跨越时间的守望,正像高原上的格桑花,静候着下一次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