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大众网记者 李玲玉 通讯员 张悦 报道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山东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供发集团”)与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在山东省开展了5万亩功能粮饲作物新品种试验及生产示范种植。如今,马上就到收获季,这些新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如何?9月28日,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功能粮饲作物育种成果观摩会给出了答案。
亩产倍增育种技术实现新突破
“大家看,这片玉米株型紧凑,果穗均匀一致,按照这个长势,亩产能到750-800公斤!”9月28日上午,在邹平市万亩饲用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中农海稻(深圳)公司高品质玉米育种中心技术总监张金龙一边测量一边赞叹。这片示范田种植密度高达5000-5500株/亩,所展示的新品种兼具耐密、高产、高蛋白、高脂肪特性,且抗倒伏和抗病能力突出。
“这不仅是功能粮饲玉米育种的首创,更是特色玉米生物育种的重要突破。”张金龙表示,传统育种中,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往往难以兼得。而眼前这个品种,通过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成功实现了多方面优势的融合,为养殖业提供了更优质的饲料原料选择。
在济南市章丘区千亩功能大豆新品种生产示范基地,“中农豆1号”同样引发了与会人员的浓厚兴趣。现场测产数据显示,该品种理论亩产达380.59公斤,显著高于全国大豆平均产量水平。“颗粒饱满,蛋白和脂肪含量优势明显。”中农海稻(深圳)公司研发部总监刘伟民向与会人员介绍。
换道超车破解饲料粮对外依存瓶颈
我国是世界畜禽业生产第一大国,饲料粮在粮食消费中占比较高。当前,我国饲料粮的进口规模持续扩大,进口价格也显著攀升,饲料粮对外依存问题愈发凸显。
“解决大豆问题必须从根本入手。”参加观摩会的农业专家纷纷表示,“此次育种创新,不仅为破解大豆困局提供了新路径,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营养研发项目负责人王鑫也指出:“饲用玉米品种蛋白含量明显比普通玉米高,若能在我国玉米主产区推广这类高蛋白饲用玉米品种,可大幅降低我国对进口饲料粮的依存度。”
“我们要通过育种创新实现‘换道超车’。”刘伟民强调,“我们通过两条不同的路径突破大豆卡脖子瓶颈,一方面,通过前沿生物育种技术提升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单位面积产能,大幅提升种植收益;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提升现有主粮作物的蛋白、氨基酸和脂肪等有效物质含量,从产业应用端减少对大豆进口的依赖。”
订单种植 合作成果助农民增收
此次育种成果的落地,得益于供发集团的土地托管模式。作为山东省供销社社有企业,该公司首创并大力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同时,建立“保底收益+盈余分红”的合作分配机制,切实提高了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益。
供发集团董事长孙开强介绍,示范种植的玉米、大豆,均采用订单化模式,并与牧原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实现了“定品种、定品质、定品牌”的订单农业,有效锁定了市场销路,保障种植效益稳定。
为优化种植结构、提升综合效益,供发集团还研发推广了“麦豆”轮作新模式。与传统的“小麦-玉米”模式相比,“麦豆”轮作利用大豆根瘤菌固氮养地,与小麦的养分需求形成互补,有助于减少化肥施用。试验数据表明,该模式可使后续小麦增产5%-10%,当季每亩综合收益提升幅度达8%,生态与经济效益显著。
此次观摩会展示的不仅是山东供销与中农海稻的合作成果,更是生物育种新质生产力助力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创新实践。该项目形成了从“实验室研发”到“田地间生产”再到“市场端应用”的功能粮饲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新模式,为齐鲁大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齐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