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物业服务,是一种需要购买的服务。最近,在上海徐汇区湖南路街道,与街道干部、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物业、业委会的人员座谈,有人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购买服务,是先购买,还是先服务?这引起大家的思考。
湖南路街道近年来在物业管理与服务上有不少创新与探索,其中是否有能够回答上述问题的有效实践和做法呢?
“同步之间”的信任
凡先与后的问题,都有点“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意味。城市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物业费调整与物业服务质量之间,也存在这样的难题。
居民说,我不知道物业服务到底会改进多少,凭什么调整物业费;物业公司说,物业费调整不到位,拿什么来改善服务质量……
湖南路街道地处上海著名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弄堂交错,老旧房屋众多,伴随而来的,是物业管理“质价双低”现象严重。面对先调价,还是先服务的难题,街道党工委的思考是,如果一味在“谁先谁后”中打转,永远打不破先与后的难题,也找不到行之有效的答案。因为先与后的难题,其背后就是一个能否建立互信的课题。
“质价”两者,只有同时起步,才是信任的起点。湖南路街道组织居委会、物业开展“地毯式”数据排摸,精细到每一条弄堂,全面收集居民意愿和“金点子”,建立“小区档案”,为每一个小区都制定个性化物业服务方案,实现“一弄一方案”。
与此同时,相关小区也启动了物业服务费调整程序,严格执行成本测算、方案论证等相关流程,正式张贴调整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的公告,增幅控制在合理区间。公示期间,设立咨询点,详细解读拟定价格的政策依据及服务项目细则。
“质价”同步,互不预设“前提”,产生互信,才能“换位”互动。街道干部在走访中了解到,有的小区,看到物业企业提供了详细到每日清扫次数和清扫范围,分区域、分材质、分时段的保洁清单,甚至注明:针对风貌区老式庭院板砖地面易生青苔的特点,配置机动保洁岗与便携式工具,实行“即脏即清”。这样细致认真的态度,服务肯定错不了,新物业尚未正式进驻,就完成了物业费调整的程序。
而有的小区,老弱病残人群比例较大,生活上相对紧一些。物业公司主动提出:物业服务一步到位,物业费则可实行阶梯式分步调整。
一体化中的“服务+”
上海徐汇正在推进党建引领“满意物业”三年行动计划。湖南路街道的一大创新是,尝试扩大物业一体化的覆盖面,在武康、淮中等片区内的130多条弄堂及周边零散小区内,由衡复物业拓展“片区式”一体化管理模式,“多元共治”化解各小区服务频次不统一、服务内容参差不齐等问题。
在走访的几个小区里,居民和小区业委会人士反映,一体化服务,是一种“之间”共享的服务,小区与小区之间、弄堂与弄堂之间,除了基本的服务清单之外,无形中增加了一个“服务+”清单。
湖南路街道城建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在一体化之前,各小区弄堂物业管理类型不一,个别小区因为找不到专业物业机构“接盘”,只能组织“弄管会”(弄堂自治管理委员会)进行自我物业管理和服务。试行一体化服务后,这样的专业服务“空白点”,就可以在一体化的共享服务中消除了,原先“单打独斗”的服务模式,也可以向“系统整合”的物业管理迭代升级。
以湖南路街道范围内72条因条件限制无法设岗亭的弄堂为例,在一体化服务的“基底”上,创新探索了联合巡查机制与预防性维保办法,筑牢安全治理底线。
为此,衡复物业组建专项巡查队,重点整治违规充电、电瓶车入楼道等隐患,联动街道综合执法队、居委会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依托物业一体化平台,聚焦老旧小区设施老化问题,将天沟清淤、房屋结构巡检及电气线路检测列为“全覆盖实施”的三项工程,推动维修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维护转型。
“三匹马”还是“三驾车”
习惯上,把基层社会治理中在街道党建引领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称作“三驾马车”。在这次座谈中,大家聊起一个有趣话题:
在街道和居委会的引领推动下,配齐了物业服务,配齐了代表小区业主的业委会,只能说三驾马车有了“三匹马”。
三驾马车更是“三驾车”,只有三匹马协同配合,发挥有效的合力,才能让“三驾车”顺畅有力地行驶在基层治理的大道上。
湖南路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认为,推动党建引领下的“满意物业”,需要不断夯实“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的协同架构,建设物业智慧管理平台,建立“发现—分派—办结—反馈”闭环机制,实现多部门、多渠道治理数据和信息的实时共享,提升管理服务的效能。
“三匹马”真正实现“三驾车”的效应,才能充分沟通、共同协商、公开透明、细化流程。武康路6弄、8号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售后公房社区。在此次一体化物业服务升级过程中,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驾马车”迅速行动,分工协作。连任三届的业委会主任带领楼组长,逐户上门沟通,耐心解释调价原因;居委会通过志愿者微信群及时转发政策解读,帮助居民理解调价依据;物业公司主动公开成本明细,向居民展示调整后维修费的用途,打消居民的疑虑。
“三驾马车”的整车效应,聚合了资源,创新了服务,拓展了治理的内涵和外延。湖南路街道试点“物业+居家养老”模式,对80岁以上高龄、独居老人开展需求普查,与有意向的居民达成服务约定,提供寻访关怀、衣物缝补、上门理发等服务。
物业人员最后还讲了一个“猫的故事”:一个工作日的傍晚,五原路248号二楼居民发现家中的爱猫走失了,焦急地向门岗求助。小区物业经理立即启动片区联动机制,不仅调取监控录像,还组织巡岗人员在小区内展开细致搜寻,同时通过对讲机联系周边一体化管理的门岗共同留意。两个小时后,终于在相邻弄堂的花坛中找到了这只受惊的小猫。业主连声道谢:“从来没想过,丢了猫还能有这么多人一起帮忙找!”
“满意物业”,就是要这样,“大家一起来”!(记者 李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