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中巴三代师生情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2025-10-04 09:26

中巴三代师生情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当巴基斯坦中文教师纳依木·可汗的歌声从视频中传来,在新疆师范大学校园再次响起,闫丽的眼眶早已湿润——这首《朋友》,正是当年中文课上闫丽教给留学生的歌曲。

  2010年,巴基斯坦留学生纳依木来到新疆师范大学学习中文。“那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之前在国内从未学习过汉语。”面对陌生的环境,他显得有些拘谨。

  “他学习很积极,总是坐在教室最前排。”时隔多年,如今担任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留学生系主任的闫丽,依然清晰地记得这个一直称呼她为“妈妈”的男孩。

中巴三代师生情

2012年,闫丽老师(左二)与纳依木·可汗(左一)在乌鲁木齐一处公园合影。(受访者供图)

  2011年清明节,闫丽带领学生们前往新疆一座烈士陵园扫墓。这让纳依木想起吉尔吉特中国烈士陵园——那里长眠着88位为修建喀喇昆仑公路而牺牲的中国建设者。他告诉闫丽,在巴基斯坦,他们也会去那里纪念烈士。

  毕业后,纳依木回到家乡拉瓦尔品第,成为一名中文教师。

  “老师,您还记得他吗?”2024年,纳依木的学生比拉尔(中文名小帅)来到新疆师范大学读书。巧合的是,他的中文老师也是闫丽。当小帅拿出手机展示一张当年纳依木与闫丽的合影时,闫丽又惊又喜,百感交集。

中巴三代师生情

2025年9月10日教师节,学生们为闫丽(前排左二)送上鲜花,感念师恩。新华社记者张瑜 摄

  近年来,中文已成为巴基斯坦青年眼中的“机遇钥匙”,中巴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民生红利。“在巴基斯坦,学习中文意味着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我听从纳依木老师的建议,来到中国读书。”小帅说,“未来,我或许像哥哥们一样从事中巴贸易,或许当一名翻译。”谈及毕业后的打算,小帅眼中充满希冀。

 

  记者:杜白羽 张瑜 唐斌辉 蒋超 邹淑华 王泽宇

  摄像:马锴 郭燕 张敬尧

  剪辑:郑月嘉

  白羽工作室制作

  新华社国际部 新疆分社 伊斯兰堡分社联合出品

[ 责编:任子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异元汽车杯”首届新疆国际摄影大赛9月28日正式启动。
2025-09-29 14:31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