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青春的理想与水的脉动交融,便奏响了爱国奉献、砥砺奋进的时代强音。在广袤的大地上,江河奔流,湖海浩荡,一代代青年将炽热的家国情怀,熔铸于治水安邦、兴水惠民的壮阔事业,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描绘着波澜壮阔的画卷,让理想信仰在实践的淬炼中闪耀光芒,让青春华章在时代的洪流里激荡回响。
葆有“润物无声”的爱国情怀,在治水兴邦中铸就忠诚品格。水利事业关系国计民生,关乎发展全局。从奔腾长江到蜿蜒淮河,从浩渺太湖到壮阔黄海,水资源治理与利用始终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溯历史,中华民族积淀了悠久的治水智慧与传统;展望今朝,无数青年才俊继承先贤之志,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之大者”。河海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学子胸怀“治水报国”的赤子之心,或潜心基础研究,为重大水利工程提供理论支撑;或投身应用实践,参与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或深入基层一线,推广节水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研究的前沿,奔走在南水北调工程现场,坚守在海岸防护的阵地,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将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化为守护江河安澜、保障水安全的具体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忠诚与担当。
激扬“穿石破壁”的创新锐气,在科技攻关中锤炼过硬本领。水无常形,治理之道亦需与时俱进;学海无涯,探索之路贵在革故鼎新。面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新时代课题,唯有用智慧与勇气劈波斩浪,方能掌握发展主动权。张学武教授团队研制的大坝智能检测水下机器人,为水利设施安全运行装上“智能慧眼”;彭世彰院士开创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严恺院士等几代学者在海岸工程领域的持续耕耘,守护着祖国的“蓝色国土”……这种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锐气,正是青春最鲜明的底色。年轻一代当以他们为榜样,勇于“借船出海”甚至“无中生有”,在知识的海洋中深潜,在实践的熔炉中淬火,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持久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雄厚资本,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涵养“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在躬身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华。水聚成川,川汇于海,其包容与坚韧,恰似奋斗者应有的格局与毅力。青春的华章,唯有在服务国家、贡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谱写得更加绚烂。在防汛抗旱的第一线,众多青年技术人员不畏艰险,监测水情、排查隐患,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在河湖管理的日常中,年轻的河湖长们巡河护水,用心用情守护着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的健康生命;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水利青年指导节水灌溉、参与农村供水保障,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历史赋予使命,时代呼唤担当。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更应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自觉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凡,让青春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光彩。
青春如歌,水韵悠长。在治水兴水的伟大事业中,一代代青年以忠诚之心、创新之志、奉献之情,在神州大地上书写着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他们的奋斗身影,已然融入江河湖海的壮阔波澜;他们的青春之歌,必将汇入民族复兴的磅礴交响。(甄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