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前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的治水思路,为新时代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在治水兴邦的新征程上,新一代治水人如何守护江河安澜?《江河奔腾安澜有我》聚焦新时代水利发展的辉煌历程,寻访那些扎根一线、矢志创新的治水人,记录他们在民生水利的温情、工程现场的汗水、科技攻关的专注、海外援建的坚守……以 “安澜有我” 见证 “大国水利担当”。
前一秒还穿着连衣裙、高跟鞋走在河海大学校园的林荫下,下一秒就换上牛仔裤、运动鞋,戴着草帽踩在了昆山市排灌试验基地的田埂上——这个在校园与稻田间来回“变装”的身影,就是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青年教授刘笑吟。从2008年踏入河海大学至今,近 18 年时光里,她把农业水利的论文写在江苏 10 多个试验田,交出了“农业节水效率提升 20%”的实干答卷。
上一秒“都市丽人”,下一秒“农水专家”的刘笑吟
谁能想到,刘笑吟与农业水利的缘分,始于“被调剂”。刚入学时,她对农田一无所知,直到听导师彭世彰、徐俊增讲“怎么通过水的管理,让水稻在该长高的时候长高,该长胖的时候长胖”,她忽然眼前一亮:水还能这么“管”?太神奇了!后来,这份“神奇”成了她扎根田野的动力——读博时,她一边在田里蹲守测数据,一边组女博士乐队弹键盘、开甜品店烤蛋糕,舞蹈“童子功”也从没丢过。有人称她为“非典型工科女博士”,她笑着摆摆手:“哪有什么‘非典型’?这些表面的光鲜,都是用汗水和时间换来的。”
组乐队、做烘焙、跳舞……刘笑吟读博期间因丰富的兴趣爱好获封“非典型工科女博士”
夏天的试验田是块“大烤炉”,35℃以上的高温裹着潮气扑脸,蚊虫在耳边织成“嗡嗡网”,刘笑吟蹲在田埂边测数据,汗水顺着脸颊直往下淌,有时遇上突发天气,泥地里摔跟头也是常有的事。可刘笑吟从不叫苦:“农业水利看起来没那么光鲜,但它承载着14亿人的饭碗,值!”
刘笑吟“光鲜”背后的付出
在昆山的试验基地,她带着学生给稻田“精准补水”—— 分蘖期少浇点,让根系往土里扎;孕穗抽穗期多补点,让稻粒攒足劲儿长,充分将水的利用价值最大化。学生们还会“认领”田块,像照顾孩子一样盯着水稻长势,比着谁的稻穗更饱满,“最后完成工作时,个个成就感满满。”
刘笑吟在昆山市排灌试验基地的稻田里指导学生们搜集实验数据
实验室里,刘笑吟的研究同样“接地气”。她盯着蒸散发监测仪的“滴滴”声,琢磨稻田里的“水热、水碳、水氮”:怎么让水稻喝水少,还能长得好?怎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0多年的辛勤钻研,她和团队的研究迎来了实打实的成果——每亩稻田一个生育期能节碳1.5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省下5个300千克的液态二氧化碳钢瓶;他们把光伏技术和智能灌溉结合,成本降得很低,还在去年拿下了联合国粮农组织青年创客大赛一等奖,评委们都说“这技术实用,值得推广”。
刘笑吟工作以来获得的各种荣誉及专业奖项
如今,在江苏的田野上,刘笑吟的节水技术早已落地生根。扬州高邮、淮安、宿迁的多个示范区里,她和团队研发的“时空尺度转换”技术,破解了农田需耗水监测数据时空尺度不连续的难题,让农田耗水量算得更精准。高邮灌区更是靠这项技术,成了全国节水灌区示范点,还捧回了大禹水利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还有农民一开始不信任的“秸秆纤维纸膜覆盖”技术,在她免费送膜试种一年后,也赢得了对方的认可:“不仅除草省了力,产量还比别家高!”
刘笑吟及其团队的节水技术已在江苏各地落地生根
“农业水利从来不是冰冷的仪器和数据,而是能让农民笑起来、让稻田丰收的伟大事业。”风吹过昆山试验基地的稻田,稻穗轻轻晃,刘笑吟伸手拂过稻叶,脸上满是笑意:“希望未来不管遇上什么样的天气,我们的水稻都能稳产稳收,实现藏粮于水,藏水于地,藏碳于地的愿景!”这抹稻田间的身影,正用她的坚持,滋养出丰收的希望,书写着水利人的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