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王一涵) “困境儿童由于家庭监护、经济状况、身体残疾等原因,相比其他儿童面临比较多的困难。”10月10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民政部部长陆治原表示,“十四五” 期间,民政部门着力夯实完善儿童福利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在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近年来我国加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总结,也是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重大突破。
陆治原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一是对象范围明显拓展。我国逐步把儿童福利保障的范围由孤儿、弃婴拓展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以及残疾儿童,还有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等。《意见》中明确把流动儿童纳入关爱保护范围,进一步组织开展摸底排查并建立台账加强关爱服务。
二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意见》部署完善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六个体系”。在生活保障方面,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标准均比“十三五”末增长超过26%,有效保障了其生存发展权益。在医疗康复方面,加强困境儿童医疗保障,资助孤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治疗。在教育服务方面,促进流动儿童均等接受教育,推进残疾儿童融合教育,支持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殊教育学校。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截至2024年底,共投入16.87亿元支持孤儿接受中高等教育。鼓励各地多渠道开展困境儿童助学工作。在心理关爱方面,自2024年起,每年投入1亿元福彩公益金支持30多个县区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在安全保护方面,持续防范打击侵害困境儿童权益行为,对临时遇困遇险儿童及时采取救助保护措施,筑牢困境儿童的安全保护体系。在监护责任方面,构建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护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的现代监护制度,发挥儿童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监护支持作用,让每个孩子有人看、有人管、有人爱。
三是资源支撑更加有力。我国持续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功能优化,开展养育、医疗、康复、教育和社会工作等一体化服务。探索“开门办院”,为社会上有需求的儿童提供服务,推动全国600家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为困境儿童提供救助保护和关爱服务。全国已经累计配备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4.2万名、村(社区)儿童主任58.3万名。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信息核查、关爱服务等工作,成为广大困境儿童身边的守护者。
陆治原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把贯彻落实《意见》作为重要任务,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完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保护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和安全权益,为其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