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疆从“林果大区”迈向“林果强区”——
小果子“链”起大产业(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本报记者 贺 勇 阿尔达克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依干其镇阔什托格拉克村,一辆辆冷链运输车整装待发。果农侯广大将一箱箱苹果码放装车,笑得合不拢嘴:“咱们的苹果品质好、销路广,坐着冷链车能直达全国各地。”
这样的景象,如今在天山南北处处可见。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悠久的栽培历史,以及持续创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理念,新疆林果产业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如今在新疆,林果业已成为覆盖范围广、惠及人口多、发展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新疆正从“林果大区”迈向“林果强区”。
红枣产量排名全国第一、葡萄产量稳居榜首、杏产量全国夺冠、巴旦木产量独占鳌头……新疆向全国人民捧出的特色“大果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在产业布局方面,新疆已形成成熟的“一区三带”体系:包括环塔里木盆地优势林果产区,吐哈盆地特色产业带,伊犁河谷和额尔齐斯河区域特色产业带,以及天山北坡特色林果产业带。通过适度引进新梅、杏李、樱桃等名特优新品种,进一步拉长果品上市期、优化品种结构,新疆实现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拥有了全年不间断供应果品的能力。
在库车市齐满镇甬库团结村,香梨种植户吉比热力·罗合曼说:“村里推广新品种,技术员定期指导修枝、施肥,香梨品质提高了,价格也涨了上去。”目前,该村已建成规模化种植基地,并通过技术培训推动香梨种植走向标准化、品牌化。
不只在库车,新疆各地正通过一系列标准化措施,推动大批老果园焕发新生。同时,全疆累计开展技术培训5万余场,培训农民和技术骨干超过380万人次,果园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科技正在为传统林果业注入新动力。在温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无人机精准喷洒生物农药,地下传感设备实时回传土壤墒情、温度等信息。“互联网+农业”系统实现了林果全生长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大幅提高了果品标准化程度。
走出果园,增值之旅才刚刚开始。
在阿克苏金物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苹果经清洗、削皮、切片、低温烘干,变成酥脆可口的苹果脆片。该公司已建成6条智能化生产线,年处理果蔬原料7万吨,开发出苹果冻干、浓缩果汁、果酒等100多种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目前,新疆已培育林果加工龙头企业70余家,专业合作社超2000家,开发出核桃油、沙棘精华等精深加工产品180余种。林果业已从单一鲜果销售走向多业态融合。
优质果品还需畅通的销售渠道。新疆积极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网络,已举办4届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并多次组织企业赴有关省份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
如何把只有7天保鲜期的英吉沙杏卖到更广阔的市场?2018年以来,山东援疆实施“大仓东移”工程,在山东多地建设喀什特色农副产品仓储保鲜配送中心,帮助喀什地区解决特色农副产品“出疆难”“出疆贵”等难题。2018年以来,累计促进31.1万吨喀什特色农副产品出疆销售。
在对口援疆机制的大力支持下,“大仓东移”“十城百店”“疆果东送”等产销对接项目扎实推进,东部市场持续拓展。
电商平台更让新疆林果销售范围不断扩大。截至目前,新疆年均外销果品占年产果品总量的80%,新疆林果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林果业更成为惠及民生、振兴乡村的重要支柱。截至2024年底,全疆林果产业惠及果农550万人,林果主产区果农林果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0%,部分区域甚至超过60%。
小小果子,真正“链”起了富民大产业。从传统果园到智能工厂,从线下展销到云端订单,从疆内集市到全球市场——新疆林果正书写着一份从大到强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