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袁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11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情况。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陈振林介绍,“十四五”时期,气象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2024年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数较2020年提升18.35%。
“中国气象局建成39个重点开放实验室、44个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新建6个新型研发机构。”陈振林说,气象科研立项评审、科技成果评价、科研机构平台与人才队伍评估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我国气象科技实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飞跃。
“十四五”期间,我国气象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建成由9颗风云卫星、842部天气雷达、9万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组成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提升到83%,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13%,气象预报服务有力支撑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相关部门、行业高质量发展。
陈振林强调,气象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气象工作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十四五”时期,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平均下降0.12个百分点。在助力生产发展方面,气象服务覆盖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大类,数字气象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全国人工增雨、雪作业累计增加降水约1677亿吨,人工防雹作业减少经济损失约603亿元。“十四五”以来,冬小麦干热风预警提示农业农村部门及时采取“一喷三防”等措施,助力粮食增收83亿斤。围绕能源保供,气象服务能源产-供-储-销全链条,支撑2000多个新能源场站利用风、光资源精准发电调度。围绕交通保畅,气象、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建立“一路三方”预警联动机制,优化提升路段的交通事故数量同比下降51%。围绕新质生产力保稳,开发巨灾保险、天气衍生品、气候投融资等绿色和普惠的金融气象服务产品,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推进“气象数据要素×”行动,有力支撑低空经济、新能源产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在保障百姓生活方面,精细化气象服务涵盖衣食住行游购娱,覆盖全国5万多个景点,云海、彩虹、雾凇、极光等景观气象预报让公众出游赏景从“碰运气”变为“早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