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十四五”期间,我国三代潜器运行取得重要进展,中国载人深潜每年下潜的次数任务量,占到全世界的一半以上,我国万米载人深潜实现常态化。
面对极端高压的深海环境,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的科研团队正在研发新一代光谱仪,能够下潜到万米海底深渊进行原位探测。
“十四五”期间,依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我国实现万米载人深潜常态化,发现一批深海新物种。一系列新成果,不断刷新人类认知。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科学副研究员刘合露:深渊狮子鱼是目前发现的深度最深的脊椎动物。它肝脏里面脂肪含量超过了60%,相对于我们人的肝脏脂肪含量比例的话,它已经属于重度脂肪肝的状态,但是它为什么还能够健康生活在深渊环境里面?这有助于我们研究脂肪肝等相关疾病。
依托“奋斗者”号“极限深潜”的技术优势,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牵头发起“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短短三年,该计划已经吸引10个国家的145名科学家参与,系统研究全球九条典型深渊。
今年,该计划获得批准,成为联合国“海洋十年”全球深渊探索计划。智利科学院院士奥斯瓦尔多告诉记者,希望能够乘坐“奋斗者”号潜入智利家门口超8000米的阿塔卡马海沟,探索地震等自然现象的根源问题。
智利科学院院士 康塞普西翁大学海洋学教授奥斯瓦尔多·基哈达:我们非常兴奋,一直盼着这件事能落地。目前全球范围内,只有两艘潜水器能够下潜到海沟最深处。另一艘是美国的“限制因子号”,但它没有开展实验的能力,只能单纯下潜再上浮。而中国的潜水器要先进得多,它能支持我们开展实验、采集样本,对科学研究来说,是一个好得多的平台。
深海科学与智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杜梦然:“奋斗者”号现在是国际上唯一一台在万米海底拥有强作业能力的载人深潜装置。现在有很多国际上知名的科学家加入深渊计划。我们现在需要带着国际上这些同行一起去开展深渊的前沿研究。
(总台央视记者 周培培 三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