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收官之际,中国教育交出亮眼的民生成绩单:学前教育普惠底色更浓,义务教育均衡迈上新台阶,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力。从幼儿园的朗朗笑声到实验室的攻坚身影,一组组数据,不仅勾勒出教育公平的推进轨迹,更彰显了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民族复兴的坚实支撑。一起来看“十四五”成绩单。
“十四五” 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划定了清晰路径。
今年秋季开学,全国约有1200万大班儿童免交保育教育费,为家庭减负200亿元。这背后是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的坚实支撑。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2021年,全国2895个区县实现基本均衡;2024年底,又有246个区县实现了优质均衡。各地通过集团化办学、骨干教师交流、对口帮扶等措施,缩小校际差距。
“身上有汗、眼里有光”正在成为校园新风景。全国中小学全面落实每天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处处可见课间15分钟的“活力时光”。
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9年的51.6%,升至如今的60.8%。同时继续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考生实施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累计录取123.5万人。
“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其中,“双一流”高校承担了90%以上的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任务。
职业教育正在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增63所职业本科学校,组建150个市域产教联合体,五年共为现代产业供给70%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了这份承诺,中国教育将继续以更强动力、更实举措,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