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风向为西北风、风速0.7米/秒、溶解氧5.6毫克/升、pH值为7.1……10月15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时代的气象万千”采访团走进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在江苏省首个河蟹养殖气象科技小院的淡水养殖小气候站显示屏上,有这样一组气象数据。
“像这样的自动气象站在全区有20个,此外还有3个水质环境监测站及多个溶解氧监测探头,实时采集水温、溶氧量、pH值、风速、降水等关键数据。”高淳区气象局正高级工程师时冬头一边点开“高淳固城湖螃蟹气象服务”小程序,一边向记者展示:小程序上不仅集合了天气预报、预警信号、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等信息,还能对养殖概况进行实况监控。
河蟹养殖气象科技小院。光明网记者姬尊雨/摄
河蟹产业是高淳重要的富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为了更好地服务蟹农,在南京市气象局的技术支撑下,高淳区气象局开发出“高淳固城湖螃蟹气象服务”小程序。通过分析历史气象与养殖损失数据,精准识别出高温、暴雨、连阴雨等6类高风险气象场景,提前3—7天向养殖户推送预警信息,指导提前加固塘埂、启动增氧设备、调整投喂策略。
“以前养蟹大都是凭经验,现在有了气象部门的提前预警和贴心保障,我们放心多了!”一位蟹农感慨道。在今年7月收到高温预警后,这位蟹农及时开启了微孔增氧,配合水位调节,减少了损失。
不只如此,在江苏省、南京市气象局的指导下,高淳区气象局还启动“河蟹关键生育期气象风险减量服务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
蟹农展示大闸蟹。光明网记者姬尊雨/摄
该项目以35亩试验塘为研究载体,充分借助先进的气象监测技术与水产养殖数据分析手段,以“边试验、边服务”的模式,积极探索有效的风险减量措施,降低养殖风险,提高河蟹产量和质量。今年以来,已先后30余次深入养殖基地开展“点对点”实地调研,通过座谈交流、田间访谈等多种形式,系统梳理出蟹农在气象灾害预警响应、农业保险理赔流程以及养殖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核心诉求。
从蟹塘中采集到的数据,还会实时汇集到“云上蟹塘”平台,成为河蟹产业数字基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数据深度融入了固城湖螃蟹溯源体系,以气候生态品牌赋能农产品。
据介绍,当前,高淳河蟹已进入批量上市收获季。据气象预测,10月15日至11月10日期间,高淳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气温较常年偏高,但此阶段不会出现大于35℃的高温天气。整体而言,现阶段气象条件较为适宜,将有效助力河蟹收获、同时为品质稳定提供保障。(光明网记者姬尊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