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一份简单的公募基金收费表,折射资本市场“十四五”期间的巨大变化。某消费精选是一只成立于2020年4月的股票型基金。2020年,该基金的基金合同显示,其管理费为1.5%年费率,托管费为0.25%年费率。而2025年8月更新的基金招募说明书则显示,其管理费降至1.2%年费率,托管费降至0.2%年费率,申购赎回费用也相应降低。
公募基金市场综合费率过去五年明显降低。Wind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整个公募基金市场规模从20.06万亿元增长至32.30万亿元,增幅达61%。相比之下,2020年公募基金市场的全部费用合计为1839.38亿元(含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与交易费等),而到了2024年,公募基金市场全部费用则为2508.49亿元,增幅仅为36%。
2022年4月,《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聚焦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做到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2023年7月,证监会印发《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提出按照“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的实施路径分阶段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截至目前,三阶段改革已全面落地,累计每年向投资者让利超500亿元,推动行业从“规模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是“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A股市场重融资轻投资,不重视投资者回报。这一情形,在“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中得到了彻底扭转,A股市场正在从“融资市”迈向“投资市”。
除了公募基金费率变化外,“十四五”时期,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出台,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入市的痛点堵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等重要改革举措相继落地,长期资金入市脚步加快。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与此同时,上市公司主动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明显增强,这5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达到10.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间增长超过8成,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在“融资市”思维下,资本市场的核心定位往往侧重于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而转向“投资市”,则意味着将投资者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求市场建设者更加注重完善市场基础制度,包括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健全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机制、优化交易机制、改革并购重组制度等,构建公平、透明、高效的市场环境。
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学术委员付立春表示,从“融资市”转向“投资市”,体现监管思路从“做大”转向“做强”,从“让企业能融资”转向“让投资者能获益”。这一变化强调市场的完整生态,要平衡投融资两端,培育长期资金,引导企业重视股东回报、分红与治理质量,推动资本市场从数量扩张走向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资本形成与财富积累的良性循环。
田轩表示,长远来看,资本市场将更加注重内在价值的提升与投资者回报的可持续性,市场定价机制也将趋于理性,引导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增强市场韧性与活力。上市公司将不断改善公司治理、提升盈利能力和信息披露质量,从根本上优化上市公司群体结构,减少市场投机行为,推动市场从“炒概念、讲故事”向“重治理、提价值”转变,形成更加成熟、理性的市场投资氛围。资本市场将更好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形成一个结构优化、功能健全、投资者信心充足的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效、更稳定的金融支持,助力企业技术研发、产能升级和战略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形成“融资-发展-回报-再融资”良性循环的市场生态。(记者吴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