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13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00位专家学者围绕“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展开交流,大会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举办期间,首次发布《文明互鉴与世界中国学繁荣发展:上海倡议》,呼吁世界学者加强对话与合作,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大会还首次发布“世界中国学研究推荐书目”,包括《论中国》《欧洲中国学》等54部体现国内外中国学研究水平的作品入选。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之问”盛行,为什么是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究竟有哪些优势?与会中国学专家认为,回答“中国之问”,需要溯历史源头、循文化根基、躬耕中国学。
德国学者施寒微:我第一次来到上海是在1984年,已经是40多年前了,那时候和现在完全不同,我觉得中国的现代化非常令人钦佩。
第十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魏华德(澳大利亚):中国学研究不仅仅是课堂与书本,除此之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让年轻一代到中国来听中国的故事。
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校长李集雅:我总是被打动,不仅我,也是很多人的感受,那就是中国人热情好客、慷慨大方。我认为这与中国深层的文化有关。我认为,越来越多的游客,包括学生,都希望来到中国走访,更多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