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赓续星火 再启新程——时代先锋话传承】
陕西省吴起县洛河畔,一道长长的阶梯依山而建。沿着阶梯拾级而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赫然屹立在最高处。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九十年前,中央红军抵达吴起镇,正是在这里胜利结束长征。
在纪念碑后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中,“伟大长征 胜利丰碑”的主题,深刻讲述了中央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胜利到达吴起镇,以西北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壮阔历程。
“延安精神 永放光芒”浮雕
革命精神代代传,九十年后的我们,应该如何继承老一辈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它发扬好、传承好?对于这个问题,纪念馆的青年讲解员们有着自己的见解。
出生于1992年的张晓芹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的讲解员。之所以会选择来到这里成为一名讲解员,据她讲述,完全是爱好使然。“刚开始从事这份工作也是出于我的爱好,因为我个人对近代史还比较感兴趣。”
因为爱好而成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的讲解员后,张晓芹本以为只要背会讲解词,然后讲述给大家就可以了。但随着工作的逐渐深入,张晓芹慢慢地意识到,讲解员最重要的不是“讲”,而是“解”,帮助来到馆里参观的每一位游客答疑解惑才是更重要的任务。于是,张晓芹的态度悄然间发生转变,同时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讲解内容。
游客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参观
在六七年的讲解过程中,给张晓芹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红军。从一开始她给老红军讲解,到后来老红军给她讲了更多的内容,在将近4个小时的时间里,张晓芹也从讲解员变成了倾听者,多次被老红军的精神和力量所打动。这段难忘的经历让张晓芹对于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让她懂得了传承的意义。“从此我就立志要更好地从一个讲解员变成一个党史的研究人员,我要把这一份伟大的长征精神带给更多的游客,让他们能从我的讲解过程当中汲取到一些力量,感受到长征精神的鼓舞。”
“其实从最开始的兴趣到后来从事了这份工作、变成我的职业,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学习的过程。讲述长征故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从这些故事当中汲取到历史的养分和力量,所以我也会一直保持学习的态度和探索的精神,让长征精神影响到更多的游客。”对于长征精神,张晓芹这样总结道。
陈列革命书籍的书架
1996年出生的白彩玲成为讲解员的原因则更为简单,她最初是经过朋友的介绍,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这里的。但完成第一次讲解后,她就爱上了这份工作。因为这份工作不仅能提升自己,还能够为观众传递一种革命的力量和信仰。
经过将近4年的时间,白彩玲的理想信念在潜移默化间发生着改变,她对于长征精神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这不单单只是先辈们为革命的付出,更是我们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于未来生活的一种努力、阳光向上的一种生活态度。所以我想我会继续从事这份工作,我想通过我自己去向每一个人来传递这份精神。”
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巍峨庄重,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片红色圣地瞻仰。讲解员苏丽娜是土生土长的延安人,从小就在耳濡目染间慢慢了解红色故事和延安精神。大学毕业后,苏丽娜没有选择前往大城市发展,而是毅然回到延安,就是想在这里把延安故事、精神传承下去,通过自己的讲述,让今天的青年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找到自己的当下责任所在、使命所在。
苏丽娜说,许多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选择来到延安、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从革命先烈们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克服困难的故事中汲取能量,这在无形中也是对延安精神的一种传承。在近10年的工作中,这样的经历比比皆是,游客们形式各样的反馈,对于苏丽娜来说也是一种激励。“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份当好延安文化传承人的使命所在。”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撰文:张晨昊 摄制:赵鹏超 包装:赵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