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无人机试飞基地内,气象装备为试飞测试保驾护航;港口码头,高精度的气象预警有力守护江海安宁……10月16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时代的气象万千”采访团来到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聆听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气象作为“守护者”的精彩故事。
“港口行业的特殊性在于需要根据‘天时’情况调整作业计划。我们会根据气象预警调整作业计划,包括调整货物堆放方式、危险品集装箱等,对气象的依赖是很强的。”站在苏州现代货箱码头5号泊位一旁,苏州现代货箱码头营运操作部经理王西军表示,这不仅关乎港口效率,更是安全生产的生命线。
繁忙的太仓港。光明网记者姬尊雨/摄
精准的气象服务、灵活的生产调度是现代化港口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苏州气象部门基于新增的AI气象预警系统和无人机空中监测网,能够提前24小时前置发布港口气象服务专报和大风预警信号,支撑港口大型机械加固、船舶调度等。
在精细化气象服务的守护下,今年1-8月份,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80万标箱,同比增长2.2%,完成货物吞吐量1.99亿吨,同比增长7.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8659万吨,同比增长11.7%。
近年来,苏州全力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已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近500家。在太仓市无人机试飞基地,几架无人机正在进行测试。不远处,在苏州市气象局牵头、苏州航产和苏州移动等多部门参与组建的苏州市“5G-A低空气象感知与服务重点实验室”内,正开展紧锣密鼓地技术研发。
太仓市无人机试飞基地。光明网记者姬尊雨/摄
“实验室以太仓基地为核心,并在苏州市内多个场地布局气象设备,构建了覆盖广泛的融合感知实验网络。我们利用搭载气象传感器的无人机进行飞行观测,数据可实时回传。目前,苏州西山部分地区的低空气象数据已实现稳定回传,有效弥补了苏州市在低空领域的气象观测空白。”苏州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沈沛丰告诉记者,这些探索为低空气象众源观测、数据实时融合、智能预警避障等场景积累了实践经验。
苏州气象部门还在太仓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昆山白莲湖低空飞行试验场等区域内加强低空气象监测网布局,保障试验安全,同时积极探索低空气象监测预报技术研发和相关标准制定。截至目前,已经吸引了全国十多家气象探测设施生产厂家参与太仓基地综合试验,为低空飞行器生产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试验场所。
此外,苏州市气象局联合江苏省气象台研发低空航线适飞指数、风切变预警等产品,打造全市低空飞行气象服务数字底座,将气象预报预警转化为点线面融合的气象“红绿灯”,为低空飞行安全保驾护航。(光明网记者姬尊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