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春好,燕自来!北京的深秋,静美而深沉。第一届北京市广播影视春燕奖(以下简称“春燕奖”) 评选表彰发布会于10月27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本届“春燕奖”由北京市广电局、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多角度呈现“政策催生生态、生态吸引创作、创作成就精品、精品反哺行业”的循环路径,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注入视听新动能。
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北京市文联主席韩子荣,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李忠志,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冯胜勇,国家广电总局传媒机构管理司司长王健,北京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兆军等领导和广播影视制作机构代表、获奖嘉宾及代表参加评选表彰发布会。
“春燕奖”是经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北京地区唯一由政府主导的广播影视类综合性奖项,具有权威性、激励性、规范性和导向性,对引领行业发展、激励精品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发布会以“政策-生态-创作-精品”逻辑闭环为脉络,分三阶段展开,各环节深度诠释“春好,燕自来”的内涵——优质政策生态如“春风”,吸引创作者如“春燕”扎根,最终结出“精品硕果”。

活动由孙扬、徐怡恒担任流程主持人,李杰、李杨薇、聂一菁担任奖项发布环节主持人,开场即聚焦“政策赋能行业”的核心起点。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致辞,从首都文化建设高度,阐述“春燕奖”对推动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政策对生态培育的引领作用。

会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冬江发布“春燕奖”logo。该logo以“展翼飞翔的燕子”为核心意象,燕子衔枝象征春回大地与文艺创作的生机,金色渐变彰显荣誉光辉,绿色字体传递生命成长力量,直观呈现“春好,燕自来!”的理念,以及北京视听行业创新卓越的精神风貌。

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听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北京市广播影视协会视听艺术评论家专委会副主任冷凇以《创得春色等燕来——首届春燕奖评审标准、扶持政策、创新趋势解析》为主题发表演讲,全方位点赞北京“春燕奖”作品布局,深入解读北京市广电局在扶持环境、文化土壤营造上的举措,认为“春燕奖”中有“史”的沉淀、“诗”的审美、“事”的载体、“实”的根基、“势”的气象、“始”的未来。

本阶段共分为“春暖花开”“春潮澎湃”“春华秋实”三个篇章,对应“政策赋能、生态培育、精品产出、反哺行业”的全链条,通过“表彰+案例分享+专家点评”的形式,总结优质作品的创作经验,为行业提供参照。
· “春暖花开”:政策播撒“精品种子”,创作从萌芽到绽放
该篇章聚焦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纪录片、动画片等精品,凸显“小切口见大价值”的创作路径。会上先后发布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类、纪录片与动画片类获奖名单,受邀领导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并合影。




案例分享环节,米未传媒创始人马东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为例,分享喜剧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种需求,一个好的喜剧作品,需要长时间的共创。精品,是“北京大视听”所提倡的最重要的创作方向。《种地吧》总导演杨长岭从“面粉和芫根”切入,讲述三年纪实创作的感悟,节目嘉宾“十个勤天”代表卓沅则分享“年轻的心与古老土地相遇”的成长故事。北京广播电视台编剧徐然、《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艺晚会》总撰稿王寅也分别围绕“北京故事传播”“撰稿中的‘无字之字’”分享创作心得。《一路百年》总制片人曲憬仪、《李林克的小馆儿》总导演张恬恬则分别从纪录片和动画片创作的角度分享自己的行业观点。




中国动画学会会长马黎作为评委专家,对本篇章获奖作品进行总结,肯定政策赋能下的创作活力。
· “春潮澎湃”:生态驱动全域繁荣,经典作品荣耀绽放
该篇章聚焦网络电影、科技奖、公益广告等“突破型”精品与电影“重磅型”标杆,展现政策“精准滴灌”的全链条价值。现场发布相关类别获奖名单后,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雪健在发布会现场演唱经典曲目《小燕子》,并深情寄语春燕奖“春燕奖的春天,很美丽!”






分享环节中,《浴血无名奔袭》监制、编剧、主演李东学从网络电影精品化实践出发,畅谈时光沉淀对精品价值的提升;奇树有鱼CEO董冠杰以《毛驴上树》为例,解析“政策题材与网络语态的深度融合”,分享扶贫题材创作的缘起、政策支持的助力及打动年轻观众的关键;《音乐家》出品人沈健、《悬崖之上》制片人梁琳则共同探讨电影精品的创作逻辑。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电影智库首席专家,侯光明,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孙立军作为评委,总结本篇章获奖作品的行业示范意义,强调生态繁荣对精品产出的推动作用。
· “春华秋实”:精品反哺行业繁荣,长效生态结出硕果
该篇章聚焦电视剧(含网络剧)等“重量级”精品,凸显“春好”生态的长效性与“燕自来”创作的坚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