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最近几天,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相当热闹,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也就是农高会正在举行。近50个国家1800余家企业带来了一大批智慧农业、生物育种、智能农机等前沿科技成果,可谓是“吸睛”又“圈粉”。本届农高会上,都有哪些智慧农业装备集中亮相?它们有何新本领?科技如何让农业更酷、更聪明?
新型农业机器人长啥样?有哪些新本领?
未来农田里,“老把式”的经验固然宝贵,但科技正在驱动农业走向智能化。本届农高会上,各种农业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新的农业机器人长啥样,拥有哪些新本领?
在杨凌农高会,动动手指就可以让一个大型通用机器人动起来,自主作业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最新最尖端的农业机器人汇集在农高会同台竞技。

参展代表李艺锋:这个农业机器人,从研发到今年新生产出来,其实不到短短一年时间。我们从去年开始,步入了农业的市场,之前做的是工业机器人或者教育机器人。

一个名叫“达达”的大家伙,是个“跨界”来的高手!研发团队跨界种地,思路就是不一样。
参展代表李艺锋:比如,在果园里就可以搭载机械臂采摘;比如,在田地,可以搭载激光进行物理除草。我们这个设备就是模块化的设计。

还有一台机器人有个更好玩的名字,叫“酷牛”。有多酷?高精度机械臂、柔性机械手精准如手术师,采摘水果破损率可低至0.3%,每千个仅失手3个。AI算法能让它准确判断番茄、草莓的成熟度,只摘熟的,不伤生的。
参展代表 于浠彤:在“十五五”,我们机器人要更进一步,AI算法解决效率问题。识别杂草、识别作物,精准度也会更高。
参展代表蒋奇军:叫“酷牛”其实就是希望又酷又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重新爱上农业。
抓农时 “黑科技”如何为丰收保驾护航?
今年的杨凌农高会不光是“秀科技”,更是实打实地帮农民解决头疼事儿。农时金贵,农业受天气和气候影响,必须按季节和农时安排才能有好收成。抢抓农时,“黑科技”如何为丰收保驾护航?
在今年农民抢收过程中,农用无人机、物流无人机手拉手协作,把农民的粮食尽可能抢收回来。

参展代表李清闲:农业无人机将玉米、苹果从山头运到山脚公路上,然后通过接力,物流无人机将农产品从山脚运到农户家里,打通最后一公里。
暖心组合农机“手拉手”协作,成了雨天抢收的“神队友”。而针对雨后田地泥泞、轮式机械下地难的痛点,今年展出的田间作业植保机、收割机和耕种机都装上了履带底盘。

参展代表史源:底盘做了全履带式的设计,类似于给无人车穿上了一双战靴,雨季过后,迅速进场作业。
农时金贵,抢收之后马上开始秋冬种。今年陕西秋冬种面积2500万亩以上,其中,冬小麦是绝对的“主力军”,播种面积超过了1500万亩,种植范围主要集中在关中平原这片“粮仓”。

在农高会的现场还有一个新型的小麦播种机,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八爪鱼,小麦的播种是采用气吹方式,非常精准。另外,它的刀头是防缠绕的,可以一边整地、一边施肥、一边播种。

参展代表田军:通过高性能播种机,一天可以播小麦达到一百到一百五十亩。抢时播种,效率更高。
科技如何推动农业的绿色可持续转型?
杨凌农高会不仅是农业科技的“试验场”,更是未来农业的风向标。农业发展离不开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本届杨凌农高会上还发布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这些科技成果是如何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转型的?
围绕粮食安全、稳产保供、特色产业发展等主题,杨凌农高会期间,中国农科院、各大院校和科技企业等一口气亮出100多项新技术,还专门在地头面向农民和种植户展开“田间路演”。

种植户张大林:我家是种苹果的,今天看到这个机器很新奇,对采摘、修剪、套袋感觉到用途很广,而且效率很高。
记者注意到,新科技正在加速落地生根:比如,“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旱作农业提升技术模式及应用,重点在陕西、甘肃、宁夏等西部省份的生态脆弱区推广实施,集雨节水灌溉技术节水超四成;高标准农田里,太阳能、风电等清洁能源绿色“保粮”,传统农业还迎来了更多“新面孔”。

在陕西榆林智慧农业系统沙盘里,有一个个小细节,依托于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小型农机也开进了丘陵地和坡地里,为农业生产和粮食生产再加一把力。
参展代表 张芮银:绿色和智慧是我们的关键词,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发了轻型履带式遥控拖拉机,适用于坡地和山地农机作业。
参展代表 岳维维:构建了一个从田间到餐桌、从种子到食品的全产业链布局。守好了我们的粮袋子、菜篮子、果盘子。

通过现代农业装备、智慧决策系统等集成科技应用,再造一个“陕西粮仓”,是未来十年的新目标。记者在陕西农发集团的农业智慧平台上看到,整合多部门数据实现动态监管,构建覆盖“规划—设计—投资—监管”的全流程数字化体系,30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一张图”管理,正在变成现实。
参会代表杨震中:当“绿色”成为底色,“智慧”成为农业引擎,我们迎来的将是一个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