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丁玉冰 张璋)10月28日至29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电局、北京市朝阳区委区政府承办的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在北京举办。作为承办单位之一,北京市广电局精心指导“影视人才培育与精品内容共创”“人工智能赋能精品创作”“好剧本是如何炼成的”三场文艺沙龙,汇聚行业专家与创作者,通过政策解读、成果发布等形式为行业破题,相关内容获权威媒体关注和出席专家学者好评。
“影视人才培育与精品内容共创”沙龙:构建全链条人才生态
在“春苗破土 创见未来——影视人才培育与精品内容共创之路”主题沙龙上,《北京地区视听人才发展白皮书》发布。白皮书系统梳理了北京视听人才发展现状,从产业规模、人才结构、区域分布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分析,为行业人才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冯胜勇在沙龙中提出“坚守人民立场、构建开放生态”等人才培养建议。北京市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苏重磅发布北京大视听人才建设阶段性成果;北京市广电局副局长级领导董殿毅表示,北京市正全力构建影视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工作体系,通过实施“京琅琊”计划、共建人才市场学院、设立名家工作室、优化惠企服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广泛集聚并培育行业英才,为推动精品内容创作、促进广电视听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主题演讲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规划院副院长滕勇结合CVB数据强调人才需“扎根生活”;优酷分享“春苗编剧计划”成果。圆桌对话达成共识:需打破培养边界,推动技术人才向 “创作枢纽” 转型。
“人工智能赋能精品创作”沙龙:探索内容生产新范式
在“人工智能赋能精品创作”沙龙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司长袁敏指出“拥抱 AI 是必答题”,并提出四大发展方向:强化数据资源建设支撑大模型训练、深耕应用场景助力创作智能化升级、协同治理优化创作生态、开放创新拓展内容传播空间。北京市广电局副局长韩新星强调 “AI 需回归创作本源”,并表示北京市将持续支持AI技术在视听领域的创新应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沙龙发布首届“幻镜”AI 视听测评季成果,建立双轨制评测体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科院解读《AIGC 效果评测报告》。快手可灵 AI 2.5 Turbo 版本展示影视级创作能力,获奖作品《信》印证其提升效率的价值。
专家演讲中,尹鸿提醒 “做技术的主人”;邱章红强调 AI 伦理;张洪忠预判人机协同将驱动增长。嘉宾分享实践:AIGC 改变生产秩序,AI 助力创意选择。
“好剧本是如何炼成的”沙龙:夯实内容创作压舱石
在“好剧本是如何炼成的”沙龙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刘文峰倡导“从明星中心制转向剧本中心制”,称好剧本是价值飞跃的基石。北京市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苏为创作“支招”:锚定时代、坚守剧本中心制、拥抱科技。

演讲环节,中广联电视剧编剧委员会会长、国家一级编剧刘和平以《我的阿勒泰》为例强调现实主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项目部副主任(主持工作)马骏用“十个微短句”总结创作关键;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戴莹分享《生万物》破圈经验;编剧、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编剧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高璇呼吁保障编剧权益。在圆桌对话上,《长安的荔枝》作者马伯庸强调 “古今情感连接点”,《唐朝诡事录》系列的编剧、作家魏风华透露《唐朝诡事录》续作计划。
北京市广电局: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北京力量”
三场沙龙的探讨交流,正是北京市广电局近年来深耕行业发展的缩影,其在人才培育、技术创新、内容创作三大领域均取得标志性成果。
人才培育方面,构建起 “政策扶持 + 赛事孵化 + 区域联动” 的立体体系。通过“京琅琊”计划等政策精准赋能,依托新视听融合创新创意大赛形成人才发掘长效机制—— 该赛事四年来征集作品超 3000个,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评选获奖项目355个,更通过“赛训一体”模式开展线下培训超2000人次,与高校共建的课程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京疆创作人才培养计划”等区域合作项目,则进一步拓宽了人才培育的辐射范围,为行业输送持续动能。
技术创新领域,打造 “基础研发 + 场景应用 + 标准引领”的产业生态。重点支持打造 “潭柘智空” 文生视频大模型,其具备 15 秒 4K/60 帧超高清视频生成等领先能力,已在《山河家书》短片及影视特效制作中落地应用,并斩获全国智能应用创新大赛三等奖。同时通过扶持“智韵京声”AI 模型项目,生成全球首支多语种京剧唱腔短片,推动传统文化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形成技术赋能内容创作的“北京样本”。
内容创作层面,以“机制保障 + 精品孵化 + 产业带动”实现价值跃升。借助“北京大视听”精品创作机制,为《山河枕》等作品提供全链条服务,2025年以来助力多部影视作品在京取景,拉动相关消费约 3.5 亿元。在精品孵化上,储备《洛神:动起来的中国名画》等 60 余个重点动画项目,推动《少年歌行》系列点击量突破 70 亿、微短剧《西城无小事》播放量超 3.1 亿,红色纪录片《蔚汾河畔艳阳天》更成为文化叙事典范,彰显京产内容的品质与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