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权威解读
1937年11月3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九国公约》缔约国会议开幕。当时南京的国民政府对此寄予厚望:呼吁国际力量来制止日本的侵略,化解中国的危机。
当时,淞沪抗战已持续3个月,战场尸山血海,陷入胶着。但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中国军队陷入严峻形势,战局急转直下。11月8日,中国军队从战场全线撤退,4天后,上海失守。日军兵锋,直指南京。
形势岌岌可危,万里之外,《九国公约》缔约国会议进展如何?
早在全面战争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就曾谋求过国际社会的外交调停,力求通过国际力量将战争局限在局部范围内。在布鲁塞尔,中国代表顾维钧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暴行,恳请各国在道义、物质和经济上对日本施加压力,同时对中国提供援助,可是应者寥寥。
11月24日,日军正一步步紧逼南京。在欧洲,经过3个星期的空谈后,布鲁塞尔会议开不下去了,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会议报告书》,只是泛泛要求中日停止敌对行动,采取和平程序。会议拒绝了中国政府关于制裁日本的正义要求,国民政府的代表甚至没能说服各国“把日本定为侵略国”。日本更加肆无忌惮了。
抗日战争史回眸
1935年11月3日
中共中央在下寺湾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实际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
1943年11月3日
中美空军混合大队正式宣告成立,并进驻桂林基地,开始作战。
策划:李方舟 董大正 任子薇
制作:任子薇 杜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