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进入倒计时,记者在举办地嘉兴走访发现,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正勾勒出一幅可触可感的未来生活新图景。

在嘉兴陶仓理想村,一座老粮仓正焕发新生。VR剧场里,观众戴上头显设备,化身“寻梦人”踏入一场跨越时空的旅程。剧目《小蓬莱寻仙记》复原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能仁寺、古运河等地标在虚拟世界中“重获新生”。
游客高先生说:“在地图里面也会看到一些道具,比如说有萤火虫、猫。你也可以直接去抓取它们,然后跟这些游戏里面的东西形成一个互动,还是挺沉浸的。”

自今年5月试营业以来,陶仓理想村已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VR剧场高峰日客流突破千人。这个夏天,这里还举办了全球首场“数字人音乐节”。6位虚拟数字人搭配AI电音,让观众戴上VR眼镜即可“遨游太空”,不戴眼镜也能感受沉浸音浪。
“把AI电音的音乐背景,再加上虚拟的巨物感数字人,叠加在陶仓的建筑之上,然后呈现出的这个虚实结合的这样的一个内容盛宴。我们把这个老旧的粮仓,通过新的一些内容植入,展现出一些不同的文化内容。”运营方喜马拉雅城市文化总编辑田璐说,老粮仓成了年轻人打卡的“潮玩据点”。

如果说数字文旅让历史焕发新生,智慧养老则让科技充满温度。步入嘉兴桐乡乌镇智能养老服务中心,智能设备织就的“幸福网”扑面而来。
每天中午11点半,智能服药终端都会准时发出清脆的提示音,定时定量自动弹出分配好的药盒,提醒83岁的邵奶奶按时吃药。
邵奶奶:“最大的感受是开心,一点负担没有的。一个吃药,它能够自己弹出来提醒。不用记的,他们都会发过来的,手机上都能看到的。所以很幸福的。”
除了生活上的贴心陪伴,智能设备还织就了一张覆盖全中心的“安全网”。在走廊、房间、活动区等各个角落,老人佩戴的智能胸牌实时传递着位置信息,如发生异常,系统将立即报警。院长钟月英说,AI系统能够学习并预测老人的需求,做到事前预警、全程守护。
“比如说,我们有便携式的洗浴机器人。一些高龄的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在床旁完成洗浴、洗头工作。数字孪生平台里,院内的数据,设备的基础情况,都能在大屏里面呈现。”院长钟月英说,“老人发生紧急情况,就能呈现老人在哪个点,并且是什么情况。我们把智慧化融入到了养老机构的日常工作当中。”记者 刘国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