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顾思域)11月6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会上,中国通信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电信联盟前秘书长赵厚麟表示,十年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已从理念转化为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网络空间繁荣发展的有力指引。

中国通信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电信联盟前秘书长赵厚麟。光明网记者 崔益明/摄
赵厚麟指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着眼全球信息化发展大势,彰显了对信息革命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十年来,数字技术重塑人类生产生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不断深化、丰富。
赵厚麟表示,联合国人工智能高级别咨询机构、《全球数字契约》、互联网治理论坛(IGF)、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发展论坛(WSIS Forum)、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World AI for Good Summit)、以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多个国际机制与平台,正在持续推动全球数字创新发展、搭建多元化交流合作平台,为推动全球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促进数字技术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增进人类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谈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正高速发展。过去十年,特别是近五年间,全球千兆宽带服务普及率增长了4.5倍,信息通信技术覆盖率持续提升,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宽带化、移动互联网化和云算化趋势明显。通过国际协作,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快了光纤网络、数据中心和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和加速弥合数字鸿沟。
同时,数字技术创新正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加速赋能工业、农业、医疗、教育和公益等领域,同时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出大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在网络空间治理方面,全球网络安全治理持续演变。从互联网到大数据、云计算再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推动网络空间的内涵不断拓展,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重点也从传统的网络空间安全,扩展到数字治理和人工智能治理。近年来,大数据在网上的自由流通受到越来越多的普遍关注。
赵厚麟强调,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但与此同时,网络空间的发展与治理也面临日益复杂的挑战。全球仍有约26亿人口尚未接入互联网,新的“宽带连接鸿沟”和“人工智能鸿沟”还在形成,新的“数字弱势群体”不断出现。旧有的治理框架难以适应新技术范式,人工智能伦理建设和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亟需全球协同应对。
赵厚麟强调,应加速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投资,支持创新,关注弱势群体,让“数字天堑”变为“数字通途”,让世界各国共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红利,共同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