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张晨昊)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论坛举行。在“共建共享——探索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全球协作机制”圆桌论坛环节,浙江大学教授陈为分享了人工智能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全球协作中的三点作用。

浙江大学教授陈为。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
陈为表示,近年来,浙江大学牵头实施石窟寺三维数字化、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两项大型数字化文化工程。在此基础上,浙江大学发挥综合性高校优势,推动心理学科与文化、艺术、文物保护等学科交叉融合,将人工智能与大模型融入日常教学。结合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他分享了人工智能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全球协作中的三点重要作用。
一是汇聚数据资源,为不同学科研究者搭建交叉研究环境。像通用技术、专用技术等不同领域,都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开展研究。
二是助力成果传播,人工智能可以加速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全球扩散。过去5年,浙江大学在全球顶级人工智能会议上发表数十篇论文,均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传统绘画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从学术传播维度来看,这正是高校可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是当前跨学科合作备受重视,浙大交叉学部建立了全新的人才培养与资金资助机制,为师生搭建交流平台,推动不同学部教师围绕特定课题开展协作。陈为认为,这类数字资源构成了重要基础,只有在数据集上对各类AI算法进行测试验证,方能助力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浪潮持续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