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权威解读
1936年11月15日,绥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发起绥远抗战。
1935年夏,日军即制订了政治谋略和军事进攻两手并用夺取绥远的计划,并帮助内蒙古德王傀儡政权加紧编练伪蒙古骑兵,策动匪首王英收罗汉奸组成“西北防共自治军”,分别集结于察哈尔、绥远边境各要地,多次发动试探性进攻。
傅作义拒绝了来自日方的多次利诱和威胁,并从1936年初开始从各方面做好了抗战的准备;同时不断向有关方面要求支援。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于8月和10月两次致函傅作义,指出:“保卫绥远,保卫西北,保卫华北,先生之责,亦红军及全国人民之责也。今之大计,退则亡,抗则存;自相煎艾则亡,举国奋战则存。”并希望能互派代表,速定抗日救国大计。
11月5日,日军决定集中兵力开始向绥东进犯,企图在侵占绥东门户红格尔图后,直迫绥远省会归绥。11月15日晨,日、伪军五千余人,在野炮、装甲车、飞机掩护下,分三路向红格尔图中国守军阵地发动猛烈攻击。中国守军进行顽强抵抗,经7天7夜激战,中国军队打退日、伪军的进犯,摧毁了敌军指挥所,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接着,傅作义采取远距离奔袭战术,于11月24日向百灵庙地区守敌发起猛攻,毙伤俘日、伪军一千三百余人,一举收复了百灵庙。12月3日,中国军队又粉碎日、伪军4000人对百灵庙的反扑,再歼敌七百余人,接着,又乘胜于12月9日攻占日、伪军进攻百灵庙的根据地锡拉木楞庙,之后又迫使伪军两个旅于12月17日反正。
绥远抗战三战三捷,肃清了绥远境内的伪军,挫败了日军建立“蒙古国”的图谋。毛泽东对绥远抗战给予高度评价,称绥远抗战为“全国抗战之先声”,“四万万人闻之,神为之旺,气为之壮”。由南汉宸等组成的中共代表团,携带着锦旗和致前方将士的信函赴绥慰问,锦旗上大字书写的是“为国御侮”。
抗日战争史回眸
1933年11月15日
台湾花莲港厅里垄支厅大竹区少数民族40余人反抗日本压迫,杀死日警,夺走枪弹,逃往深山。
1937年11月15日
日军进攻江苏常熟、苏州、嘉兴、无锡等地,双方作战激烈,死伤惨重。
1938年11月15日
日军3700余人对冀南根据地进行“扫荡”,冀南军区部队和敌人作战28次,毙伤日伪军600余人。
1939年11月15日
日军为切断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集结兵力4万余人及舰艇70余艘、飞机100余架,在第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指挥下,向广西北海大举进犯。
1941年11月15日
八路军冀东军分区部队在遵化县四十里铺伏击战中,歼伪军600多人。
1942年11月15日
日伪军5000余人,从四面攻击淮海区。新四军第3师第10旅以主力一部在内线坚持斗争,以大部向灌云东北方向转移。
策划:李方舟 董大正 任子薇
制作:张悦鑫 杜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