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行进的海岸线|从巡护车到“AI眼” 世界自然遗产南大港湿地的生态守护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行进的海岸线|从巡护车到“AI眼” 世界自然遗产南大港湿地的生态守护

来源:央广网2025-11-20 10:43

行进的海岸线|从巡护车到“AI眼” 世界自然遗产南大港湿地的生态守护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央广网沧州11月18日消息(记者李瑶 见习记者张润)渤海湾畔,微风拂过7500公顷的沧州南大港湿地芦苇荡,水波涟漪间,成群水鸟低空掠过。在这片被誉为“天然氧吧”的生态宝地里,一群湿地守护者正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这片生态净土。

  鸟瞰南大港湿地(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润 摄)

  巡护员黄清港已在这片湿地坚守30余年。“湿地对我来说,就像自己的孩子。”作为最早加入巡护队伍的成员,他每天的工作充实而细致:巡查监测候鸟迁徙、排查生态隐患、清理湿地垃圾并时刻注意防火防盗。

  踏上黄清港的三轮车,记者沿着巡护路缓缓前行,感受两侧芦苇高过车身、水鸟不时惊起的奇妙景观。

  几十年的坚守,黄清港见证了湿地的美丽蜕变,也亲历了保护方式的革新。“过去东方白鹳只能在迁徙季少数月份见到,现在除了七八月份,其余时间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他欣慰地说,如今不仅鸟类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许多珍稀鸟类的停留时间也大幅延长,纷纷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巡护员正在进行观测记录(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润 摄)

  人工巡护的脚步从未停歇,而科技力量的加入更让生态保护如虎添翼。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守护这份生态馈赠,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启用具备“AI声纹+AI影像识别”功能的科研监测一体化平台系统,对鸟类进行智能化监测。

  走进湿地监测室,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鸟类活动画面,巡护员轻点屏幕,便能清晰了解鸟类的种类、数量及觅食、繁殖情况。“这套系统可以对鸟类进行‘免打扰’监测。通过隐藏在各处的影像以及声纹监测设备,收集鸟类的图像和声音,再由系统进行处理,识别出具体是什么鸟,并进行分类统计。”南大港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局宣传科科长张景兴告诉记者,相比过去单靠肉眼观察,AI设备的效率和准确率都大大提高了。

  对鸟类进行智能化监测(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润 摄)

  这些隐藏在芦苇丛、树梢上的“AI眼睛和耳朵”,与巡护员的脚步相辅相成,让南大港湿地生态守护变得更精准、更高效。

  作为河北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南大港湿地目前已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52种。今年10月,湿地更是迎来超过4000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花脸鸭组成的庞大集群,这是该湿地有记录以来迎来的最大规模花脸鸭种群。

  成群的鸟类在湿地水面上嬉戏(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润 摄)

  从三轮车碾过的巡护路,到AI镜头捕捉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从传统的人工观测,到智能化的监测体系,南大港湿地探索出的生态保护模式,不仅守护了渤海湾的生物多样性,更为滨海旅游、生态研学等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让海洋生态红利得到了持续释放。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非遗精品展演进中学

  • 山东荣成:海带“插秧”正当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异元汽车杯”首届新疆国际摄影大赛9月28日正式启动。
2025-09-29 14:31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