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华社合肥11月24日电 题:从“养在深闺”到惊艳世人——揭秘庐江之变的密码
新华社记者王菲、水金辰
北濒八百里巢湖,西依大别山脉,有着合肥都市圈“后花园”的美誉;头顶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的光环;今年前10个月,全县接待游客1050.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82.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4.1%……
安徽庐江,依托优美的山水人文资源,正在描绘一幅颇具徽风皖韵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画卷。
游客频频“种草”
“周末去了一趟,真的太惊艳了。路上经过很多竹林,跟皖南比丝毫不差”“适合打发时间、放松身心”“值得去放风”……社交平台上,庐江被游客频频“种草”。
是什么令游客如此惊叹?
在自驾游游客眼里,这里有美丽乡村公路:庐南川藏线。这条庐江重点打造的120公里自驾游公路,以九曲十八景、矾矿遗址和竹海风光为核心亮点,串联4镇14村,2023年建成通车后,曾入选安徽省旅游风景道、长三角精品自驾游线路。
初冬时节,沿着庐南川藏线行驶,目之所及美不胜收:黄山寨的红枫、寨基山的落日、相思巴滩的溪流,大自然的斑斓与人文的厚重在这里交相辉映。
如今,这条美丽乡村公路日均车流量达2000多辆,每逢假期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长三角自驾爱好者的热门选择。
在民宿爱好者看来,这里是逃离喧嚣、放松心灵的驿站。那些仿佛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房子与自然融为一体,宛若一颗颗明珠散落在绿水环绕的群山之中。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合肥市民周剑昂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走进庐江县龙桥镇凌安村上冲村民组,万亩竹海将古诗的意境完美地呈现在眼前。
庐江民宿不仅吸引本省游客,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感觉这里就是天然的氧吧。”来自浙江杭州的徐琼琼说,她基本每月都会带家人来这里住上两天。
如今,庐江拥有民宿123家,占合肥市民宿总量的81%,今年前9个月,全县民宿接待游客20万人次,产业综合收入1.2亿元,带动200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谈到民宿生意,56岁的矾山镇石峡村村民王来义眼角眉梢藏不住笑意,他说:“仅国庆假期,就挣了2万多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庐江人在发展中越来越深刻领悟到这句话的含义。
废弃的矿山重披绿装、古老的窑炉变身网红餐厅……庐江县矾山镇有近1400年的矾矿采矿史,近年来通过持续生态修复,曾经的生态“疮疤”蝶变为工业遗址公园,引来众多观光游客。
“颜值”变“产值”。白云春毫、百花菜、黄陂湖大闸蟹……一批乡村土特产搭乘旅游东风迅速“出圈”。“十四五”期间,庐江县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今年前三季度,全县经济总量达522.9亿元,同比增长5.4%。
庐江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凤兰说:“绿水青山是乡村的宝贵资源。我们依托和美乡村建设,保护好乡土生态、农业和人文资源,在此基础上发展乡村全域旅游,带动富民增收。”
“实战”打造的独家“秘笈”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庐江的成功密码是什么?
在外人看来,一方面是庐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北濒巢湖,西依大别山脉,造就迷人的自然风光,且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另一方面,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周瑜墓、庐江奎星楼、武壮公祠等古迹遗存众多,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与旅游吸引力。
然而,在庐江人眼里,成功不仅得益于自然禀赋,更是从摸爬滚打中得来的“实战”经验——
“村庄想发展,缺的是懂市场善经营的专业人才。”这个曾让万山镇卅埠村党委书记徐国庆苦恼的事,如今解决了。
引入上海蓝镇旅游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整村运营,打造奇迹农庄主题乐园,让曾经偏僻落后的卅埠村重现活力,2024年村集体经济“入账”90多万元。
“把课程搬进农庄,让一日游变成一天的成长,这些点子是我们想不出来的。”徐国庆感慨道,“说到底,还是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近年来,庐江县在全国范围招引爱乡村、懂设计、有创意、善经营的专业乡村建设运营团队,以“运营前置”的市场化理念推动乡村建设和旅游协同发展,将乡村独有的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村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推动农文旅发展,如何避免“千村一面”?庐江的选择是“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对于庐江汤池镇汤池村而言,汤池温泉是核心资源,宋代王安石曾在此留下“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蒸”的诗句。如今,诞生于此的合肥汤池温泉旅游度假区成为这个村的独特标识。
借助富硒土地优势,矾山镇乐华村打造富硒农产品种植基地,连续七年举办“富硒蓝莓”采摘文化旅游节,获评“安徽富硒蓝莓第一村”。
“十里长冲亲子谷”是万山镇长冲村的标志符号。季高兔窝窝机动MAX乐园、无限动物农场、奇迹农庄、甜野乡集……长冲村打造出一批主题鲜明的文旅项目。
庐江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代珊珊表示:“我们立足各村自身资源条件,通过发展特色旅游、打造独有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现象与恶性竞争,实现美美与共。”
经营家庭民宿,如何解决村民的技能短板和资金短缺?
龙桥镇凌安村村民何永柏是“梦圆小住”主理人。他告诉记者:“之前在短视频拍摄这块是‘门外汉’,发出去也没流量。这次县融媒体中心的老师专门来讲课,从拍摄技巧到剪辑方法都教得很细,我们学完就能上手用。”
这样的技能培训,得益于庐江县2023年成立的民宿监管服务中心,他们提前征求经营者的需求,每季度都举行培训。
此外,在庐江县,农民利用自家小院创办的家庭民宿,经政府验收合格后,农户还可获得最高20万元的资金奖补。不少民宿经营者告诉记者,感觉不是“自己摸索、孤军奋战”,像有了“娘家人”一样踏实。
用好后发优势,不断提升“磁吸力”
虽然被网友频频“种草”,但庐江人始终保持清醒,与长三角传统文旅强县相比,庐江出发得并不早,要想弯道超车,必须用好后发优势,不断提升市场“磁吸力”。
庐江县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乔辰说,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域中心的战略地位,庐江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重战略叠加优势,目前正在加快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以民宿为例,在县域竞争层面,可谓进入“白热化”阶段。未来如何让本地的民宿脱颖而出?
庐江的发力点是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恋庐小舍”。全县家庭民宿门牌前都会冠以这四个字,并遵守同一套规范的民宿建设和服务标准,保证民宿的整体品质。
庐江县民宿监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华说,打造“恋庐小舍”这个品牌,让分散的民宿能抱团发展,共同把庐江民宿的口碑做大做强,最终让大家都受益。
今年年初,庐江县委主要领导专程前往浙江、江苏等地“取经”,借鉴先发地区的发展经验。
今年7月,总投资1.5亿元的闸山滑雪场及四季运营项目开工。记者近日在闸山滑雪场看到,超5000平方米的游客服务中心主体架构已封顶,1条中级滑雪道、2条初级滑雪道和1条练习滑雪道正在进行土方回填。
“计划明年一月开业。”项目负责人说,这个滑雪场建成后将填补合肥区域高品质冬季冰雪游空白,为打造全年无淡季的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支撑。
乔辰说:“适应消费市场新需求,我们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将文化创意注入乡村旅游,让乡村生活的体验感越来越丰富。”
乡村星空下看电影、田园茶香中品咖啡、在乡村市集打卡巧克力博物馆……庐江带来的新奇体验还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