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观潮】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10名孩子中就有4名认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并不安全。我们必须把保护孩子作为工作重心,运用监管和法律框架承担起责任……”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举办的网上未成年人保护与生态治理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反对暴力侵害儿童问题特别代表纳贾特·马拉·姆吉德深有感触。
近年来,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和生态治理日益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场分论坛主题为“网上未成年人保护与生态治理”,旨在通过推动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等全社会共同发力,围绕如何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体系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网民数量达1.69亿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3.7%。其中,30.3%的未成年人曾在上网过程中接触过暴力、赌博、吸毒、色情等违法信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林维认为,在未成年人越来越与互联网亲密接触,被称为“网络原住民”时代。因此,需要通过建设综合全面的法律体系,保障未成年人在数字时代的新型权利,培养未成年人网络素养,逐步形成多元共治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和生态系统,提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中国方案”。
“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已初成体系,并正在加速完善。立法理念应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注重建立未成年人数字权利的保障体系。”林维认为,下一步立法应重视构建未成年人数字权利体系;同时,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的理念与趋势也要随之转变,要从既有的责任导向管制模式转向对监管主体赋能的指引模式,从防止未成年人遭受网络侵害转向促进未成年人自我发展自我保护的理念。
“互联网行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积极做好网络生态的治理工作,为未成年人构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同时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处理好互联网和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让科技真正为年轻一代所用,助力他们的成长。”腾讯公司首席运营官任宇昕认为,互联网企业应该与产业和社会展开紧密协作,善用技术创新成为丰富网络治理的“工具箱”,成为汇集产业力量的“连接器”,并加强与高校、专家、三方机构和国际社会的长期合作。
在小红书平台上的3亿多用户中,70%以上是90后、00后等年轻人。这类互联网平台在为年轻人提供分享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他们对丰富美好生活的追求。“任何一个平台都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做好正向引导;同时,要保证青少年看到的信息是绿色的,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成年人。”小红书创始人瞿芳说。
盘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田宁也建议,治病要治根,互联网平台应持续做好自查,去除那些给未成年人带来负面影响的内容;另外,加强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应用,做好青少年实名上网、实现限时限段。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广东省委网信办主任黄斌认为,建立网络保护综合体系应该与未成年人的网络素质教养相结合。比如,做好意识培养,从小培养未成年人正确、合理、安全地使用互联网,也要提升对有害信息的鉴别力;加强儿童素养教育,由全社会带动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用自己作为一个好网民的风气、行为来影响孩子,影响下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