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风云”遨游浩瀚太空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风云”遨游浩瀚太空

来源:经济日报2021-04-16 11:0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988年9月7日,在世界气象组织二区协第九届会议上,时任世界气象组织主席、中国国家气象局局长邹竞蒙手举一张卫星云图,向与会代表宣布,它是数小时前由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提供的首幅图。

  这是中国气象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国由此跨入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自己研制、发射和运行气象卫星国家的行列,彻底结束了国人只能从地面观测天气的历史。从零起步,从试验型到业务型,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高悬天际的中国“风云”承载着几代科技工作者的梦想与荣耀,见证了无数人的呕心沥血、百折不挠。

  自力更生发展气象卫星

  1969年初,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席卷了半个中国,黄河以南的铁路交通完全中断,电力线网和通信线路被沉重的冰凌压断,大片地区停电、通信中断。自然灾害给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了一道又一道障碍。因为缺乏气象监测资料,难以及时有效应对。

  周恩来总理提出:“要赶快改变落后面貌,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

  当时,国际上气象卫星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如火如荼。早年世界上拥有气象卫星的国家只有前苏联和美国。我国预报员虽能接收国外气象卫星云图,但只是单纯的“黑白图像”,未经过定量处理,无法挖掘原始数据、反演各种气象要素的定量和图像产品,应用受到极大限制,气象卫星的研发迫在眉睫。

  1970年2月,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文件,下达了研制气象卫星的任务,坚定了新中国发展气象卫星事业的决心。

  可自己的气象卫星到底该怎么发展?国内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一种观点是坚持走自力更生、自主研制的道路,另一种观点则担心造不出卫星,认为“造星不如租星,租星不如买星”。气象卫星科技工作者力排众议,极力倡导自主研制。

  “我们是白手起家,没有人告诉你如何去做,要靠实践凝练,要花代价去换取经验和知识。”回忆起风云卫星系统研制的起步阶段,风云一号A星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原主任钮寅生仍记忆犹新。刚成立的气象卫星311研究小组只有十几个人,大家甚至连什么是卫星轨道都搞不清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摸索着前进。

  1977年11月,在气象卫星工程第一次大总体方案论证会上,确定了气象卫星工程代号为“七一一”,并将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命名为风云一号,正式开启“风云纪元”。

  研制来不得半点马虎

  在争议中起步,风云卫星研制十分艰辛。

  与现在的“机场式安检”、智能化运作不同,那时卫星厂房内只有被磨平的水泥地,没有通风系统,没有防静电措施,人员出入全靠手写登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间不到8平方米的红砖厂房,刚够放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两颗卫星。”风云二号H星指挥汤红涛坦言,由于缺乏造卫星的经验,设备工装跟不上卫星研制需要,费时费力。

  除了得克服差强人意的造星环境,气象卫星从太空拍摄、收集的数据需通过地面系统接收,地面接收站从无到有靠的还是埋头苦干。风云一号卫星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范天锡回忆起建站时的场面历历在目:“地下电缆、电话线都是从其他单位要来的;排水沟是大家齐心协力挖出来的,1米粗的管子,也是我们自己用汽车、马车拉过来的;装卸车时,大伙儿拖家带口都得上;还有的年轻人既当电工,又当水暖工,趴在地上安装水泵……”

  风云卫星遭遇的坎坷远不止于此。比如,1990年9月,由于经验不足,卫星的计算机电路芯片受空间高能粒子轰击,产生单粒子翻转问题,引起计算机工作失常。我国航天人抱着“绝不放弃”的信念,开展了一场长达75天的卫星地面营救行动,这在世界航天史上都属罕见。通过加强地面测控管理,每天六轮监视卫星在轨工作,虽一次次挽救了风云一号B星,但最终它只正常运行了285天。

  巨大质疑扑面而来,两弹一星元勋、当时已是古稀之年的任新民,着了魔一般带领科技人员分析原因,并亲自到有关部门汇报工作,坚定要求支持我们这支气象卫星队伍走下去;为攻克风云二号前两颗卫星出现的问题,时任风云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师许健民,副总师李希哲、张青山与全体团队成员一起,登上青藏高原开展“救星”试验,于上万次手写运算中破解定位难题……

  正是这些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的痛,为我国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的研制与技术积累了经验,也时时刻刻激励着气象卫星科技工作者以更加“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卫星的研制和应用中。“面对这项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高回报的工作,我们来不得半点马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说。

  为全球监测贡献力量

  “科学创新过程中的曲折是必然的,但是遇到曲折后,该怎样对待曲折的态度是最重要的。要下决心克服曲折,总结经验,不断前进。”风云二号工程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孙家栋坚信,我国气象卫星事业得以飞速发展,靠的就是在起步时坚持自主创新,努力实现核心技术和器件的自主可控。

  此后,越来越密集的科技创新与技术颠覆,支撑起我国气象卫星研制历史上由屡遭挫折到圆满成功的完美转身。

  1999年风云一号C星、2004年风云二号C星成功发射,突破了长寿命稳定运行的技术瓶颈,具备了提供长期连续业务观测资料能力;

  2008年风云三号A星发射升空,极轨气象卫星实现升级换代,搭载的载荷数量从风云一号的1个增加到11个,技术指标与世界同期先进水平相当;

  2016年风云四号A星成功发射,每15分钟就能进行一次地球全圆盘观测,每5分钟就能完成一次中国区域观测,依靠其独一无二的大气“CT机”,在全球率先实现了静止轨道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数据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的同化应用;

  2018年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正式投入业务运行,中国以及亚太地区用户可接收包括大气、云、沙尘、降水、辐射、闪电等23种数据产品……

  杨军表示,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和产品在台风、暴雨、大雾、沙尘暴等多种灾害监测预警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预报员监测重大天气必不可少的手段,已广泛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重要领域。

  如今,风云卫星共有7星在天,遨游在浩瀚的太空。4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在轨运行使用,形成了“多星在轨、互为备份、统筹运行、适时加密”的业务格局;3颗极轨气象卫星在轨运行使用,可对全球和区域范围内的极端天气、气候和环境事件开展及时高效观测。

  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风云卫星还肩负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不仅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也是国际灾害宪章机制的值班卫星。截至2021年3月,使用风云卫星数据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已增加至117个(包括8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确定了我国地球观测领域的国际地位,为气象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郭静原)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普京共同出席“中俄文化年”开幕式

  • 2024年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站气氛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