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权威访谈)
——访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盛来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如何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记者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盛来运。
稳预期,要“固根本、稳政策、纾困难、激活力”
记者:刚刚发布的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在下降,您如何看待市场主体预期问题?
盛来运:预期转弱是当前经济运行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4月份,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至47.4%和41.9%,企业预期转弱的态势较为明显。市场预期走弱是内外因素交织叠加、长短期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从外部因素看,世界经济转向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高成本、低增长为特征的类“滞胀”高风险模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同时,乌克兰危机等地缘政治事件多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主要经济体政策转向步伐加快,对全球经济运行和资本流动造成较大外溢影响。
从内部因素看,经济转型阵痛仍在延续,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不畅,加之受疫情冲击,市场需求不足,生产物流不畅,企业生产成本明显上升,中下游行业和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进一步增加。这些对市场信心和企业预期造成了比较明显的影响。
记者:怎样扭转预期转弱的局面?
盛来运:稳预期要多管齐下、长短结合、对症下药、久久为功,特别是要“固根本、稳政策、纾困难、激活力”。
“固根本”是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稳政策”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越是在困难时期,越要保持定力,向市场传递清晰稳定的政策信号,这有助于市场主体早谋划、早决策、早行动。“纾困难”是要加大针对困难市场主体、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早出台、早实施一揽子纾困举措。“激活力”是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为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让企业享受到更多改革红利。
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高质量发展方向未变
记者:近期疫情多点散发,您如何评估当前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盛来运:本轮疫情确实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3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生产指数由增转降,生产物流受阻,全社会货运量下降2.2%,快递业务量下降3.1%。上海、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0.9%、36.7%,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下降18.2%、69.9%。
尽管疫情对部分地区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但总体上看,是阶段性的、短期的、外在的。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疫情冲击有望逐步减弱,前期因疫情压抑的经济活动也将不断释放,经济有望迎来复苏的拐点。从5月份情况看,吉林、上海等地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发用电量等一些先行指标已出现积极变化。
观察中国经济运行,要全面地看、辩证地看,既要看到短期波动的“形”,更要看到长期发展的“势”。从短期看,部分指标回落较多,主要是疫情冲击的结果。从大局看,经济稳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尤其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未变。3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2.8%,经济新动能仍在较快成长。这说明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高质量发展方向未变,可以说是“形有波动、势仍向好”。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正劈波斩浪航行在正确航线上。
多措并举抓好落实,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记者:如何看待全年经济走势?
盛来运:从全年看,尽管可能还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韧性强、潜力大、回旋空间广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发展预期目标的有利条件较多。
从供给支撑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增强,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一位,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较强。从需求支撑看,我国有14.1亿人口,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国内市场。从政策支撑看,我国政府赤字率低、债务总体可控,政策工具多,当前宏观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增量政策工具正在抓紧谋划,稳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显效发力。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社会长期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还有丰富的宏观调控和社会治理经验。因此,只要我们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就一定能够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记者:稳就业、稳物价、稳市场主体,宏观政策该如何发力?
盛来运:前不久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做好下一阶段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现在关键是抓好落实、取得实效,多措并举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是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要深刻、完整、全面认识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深刻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二是加大稳增长政策力度。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从历史经验看,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是应对短期经济困难最管用的快招。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基础设施投资还有十分广阔的空间,我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二到三成,人均铁路营业里程不足美国的30%;在新基建和民生发展设施领域更是大有可为,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数仅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20%左右,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左右。
三是切实稳住市场主体。要从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实际困难出发,利用好退税减税降费、缓缴社保费、纾困专项资金、普惠小微贷款等多种政策手段,切实为市场主体排忧解难。
四是大力稳就业保民生。要落实落细援企稳岗政策,做好重点群体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救助,尽量减轻疫情对就业的冲击。
五是着力做好市场保供稳价。保供稳价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统筹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必须高度关注、全力做好粮食、能源等关键领域保供稳价工作。(本报记者 陆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