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振兴路上,帮扶干部接续奋斗(干部状态新观察)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振兴路上,帮扶干部接续奋斗(干部状态新观察)

来源:人民日报2022-12-29 11:40

振兴路上,帮扶干部接续奋斗(干部状态新观察)

图①右为杨泽敏。张 枨摄

图②为麦活洪。梁清勤摄

图③左为龚正。廖 唯摄

图④右为易硕玮。尹永权摄

图⑤为门冰。杨艺锴摄

图⑥右为张进甲。梁 爽摄

数据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

振兴路上,帮扶干部接续奋斗(干部状态新观察)

  内蒙古扎赉特旗医疗帮扶团队

  组团帮扶,守护群众健康

  本报记者 张 枨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人民医院急诊室内,一名中年女子突发重病,情况十分危急。

  刚来开展医疗帮扶工作不久的北京丰台医院急诊科医生刘常海没有片刻犹豫,立刻组织当地医生开展抢救。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经过近3个小时有条不紊地抢救,病人脱离了危险。

  今年7月,根据京蒙协作的需求,丰台区精心选派了由丰台医院张文、刘盛敏等5名医生组成的新一批医疗帮扶团队,来到扎赉特旗人民医院开展为期1—2年的医疗帮扶工作。

  “目前扎赉特旗人民医院急诊科治疗基础病问题不大,但碰到一些危重病患可能缺乏经验。我们通过临床授课、手术指导等方式,不断帮助他们提高诊疗能力。”48岁的刘常海希望能给当地医生带来更多经验。

  “今年9月,一名60多岁的老人检查出癌症,起初老人听到后想放弃治疗。经过我们耐心解释,老人放下顾虑,最终手术成功。”医疗帮扶队队长张文告诉记者。他们还指导当地医生,帮助他们完成前列腺、膀胱肿瘤等手术,让几名本想到大城市就医的患者,在家门口的医院得到了满意的治疗。

  “我们还与在北京的医生探讨病情,对疑难病例进行远程诊疗。”医疗帮扶队队员杨泽敏说。在来到扎赉特旗的短短数月内,“组团式”帮扶团队成员已经诊治病人3000余人次,开展业务培训15次。

  “自2018年以来,丰台区卫健委每年根据扎赉特旗的实际需求签署帮扶协议,‘一对一’结对帮扶当地医院。”丰台医院科教处处长、挂职扎赉特旗卫健委副主任的汪晓丹介绍。

  广西天等县高级中学帮扶教师麦活洪

  倾囊相授,壮大师资队伍

  本报记者 张云河

  “纽芬兰渔场由哪两支洋流交汇形成?”上午10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高级中学高三21班地理课上,老师赵新文问道。教室后方,校长麦活洪和其他几名老师正在听课。

  “王凤金,你来答。”“是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正确!我们接着来回顾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赵新文在黑板上写下知识要点。

  此时,麦活洪在笔记本上记录:讲练结合、师生互动较好,课堂氛围可再轻松些。

  有着27年教龄的麦活洪本是广东江门鹤山市第二中学副校长。今年,作为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队伍中的一员,他来到天等高中。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我们参加帮扶的老师有10位,既有去天等高中的,又有去天等县职业技术学校的。”麦活洪告诉记者,通过“组团式”帮带,他们想把先进教学理念、成功办学经验尽快“移植”过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麦活洪到任后,在学校发起“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培养活动。由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班主任担任指导老师,在教学、师德、业务技能上对青年教师予以指导。在不久前的两次高三联考中,天等高中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这里的老师们责任心强,学生们勤奋又淳朴,我打算帮扶两年,绵绵用力,努力实现帮扶目标。”麦活洪说。

  除了天等高中,粤桂协作“组团式”教育帮扶在职业教育上也有探索。天等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帮扶团队入驻之后成立了教学实验中心、天等工匠学校,并组织开展各类教学实训探索活动,为当地孵化技能技术人才。

  重庆彭水县东流村第一书记龚正

  干群合力,升级基础设施

  本报记者 常碧罗

  “走,去看看矿山公路。”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流村村支书刘中凡晃了晃手里的车钥匙。驻村第一书记龚正小跑着,上了刘中凡的皮卡。

  过去,东流村地势崎岖,路不好走。这些年,东流村的交通状况已经得到很大改善。载满农产品的货车飞驰而过,翻山越岭驶向城市。“不过,有些路还是需要提档升级。”龚正说。

  随着皮卡颠簸到矿山公路旁,刘中凡来到修路工人中间,询问着施工进度。“别看这条路不长,等路通了,就能过大卡车,货物出山的速度就更快了!”龚正一边检查施工质量,一边展望着。

  村民养虾想扩大规模,需要更稳定的电力支撑,龚正跑到县里协调拉一根专线;老乡家门口的土路要硬化,涉及矛盾纠纷,刘中凡苦口婆心做工作;为了让饮用水从有到优,刘中凡带着龚正四处寻找水源……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背后,是当地干部和驻村干部的共同努力。

  “这里要发展养殖,那里是蔬菜大棚……”龚正边走边指点。作为中央外办派驻彭水的帮扶干部,龚正适应了大山里的冬天,也听懂了老乡们的方言,“去村民家里走走看看,听村民说着掏心窝子的话,才能把事情办到老百姓的心里去。”

  看着不远处刚刚建成的培训中心,龚正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打算邀请农业专家给村民们上课,有了这个平台,‘培训+产业振兴’将为东流村带来更大改变。”

  眼下,东流村的文化广场已经投入使用,村小的操场上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村民余长安挑着菜走在回家的路上,遇见刘中凡和龚正向他迎面走来:“听说家门口的路要开始硬化了?”“是啊,到时候记得来监督!”说完,他们都会心地笑了。

  云南会泽县发基卡村第一书记易硕玮

  组织有力,助推多元发展

  本报记者 杨文明

  寒潮后,乌蒙山区大雾弥漫,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娜姑镇发基卡村内,5000多亩石榴正经受寒冬的考验。云南省委办公厅派驻发基卡村第一书记易硕玮紧急联系了云南省农科院果树专家,开展石榴防寒措施专题培训。“农闲时不能闲,乡村振兴事务繁多,更要把工作做在前面。”易硕玮说。

  在易硕玮看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工作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从脱贫到致富,工作标准高了。要完成目标任务,还得靠支部!”易硕玮说,村里通过“组织引书记、书记引能人,党员带头示范、能人带动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村里25名懂技术、会营销、能留下的“土专家”“田秀才”,与30户农户结成帮扶对子,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如今,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党员+农户”发展模式,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7家、家庭农场20家,解决了87户116人的就业问题,户均增收1.8万元。

  别看现在党组织有力,但组建干部队伍并不容易。为了从能人里选干部、发展党员,易硕玮没少下功夫。书勇合作社负责人杨勇会技术、懂市场、人缘好,易硕玮不断做思想工作,终于说服他出任村小组长。在换届工作中,村里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敢担当的优秀年轻党员进入村两委,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了20.7岁。

  村级党组织建强,村庄产业焕新。修通5公里产业大道硬化路、申报7公里倒虹吸建设项目,村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受寒潮影响,石榴产量不如往年,农户收入出现波动,村两委意识到,乡村振兴不能囿于单一产业。为了探索产业多元化,发基卡村引入种植鹰嘴桃、改良黑籽软籽石榴各100亩。易硕玮计划,年后再去考察林下经济,石榴树下或许还能搞出新名堂。

  甘肃渭源县香卜路村第一书记门冰

  做强产业,带动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 王锦涛

  年终岁末,甘肃省渭源县田家河乡香卜路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门冰异常忙碌。进门对接养殖户,出门联系经销商,即将出栏的土鸡,可得卖个好价钱。

  香卜路村海拔2500多米,气候阴寒、土地贫瘠,没啥产业。过去,村民有养鸡的传统,但都是散养几只,从未想着能赚钱。“全村1/3的人在外打工。”门冰说,村子“空心”,症结在产业“空”、人心“散”。开过数次村民大会后,门冰决定利用闲置土地发展家庭土鸡养殖。

  在质疑和观望中,村民赵会霞先行先试,建鸡棚、买鸡苗,参加养鸡技术培训。门冰还帮她对接北京、兰州、成都等地市场,拓展销售渠道。两年下来,赵会霞养的鸡增加到近千只。“今年纯收入能有3万元呢。”赵会霞说。

  眼见赵会霞成了养鸡大户,村里人纷纷算起了经济账:比起打工,养鸡既能挣钱,又可顾家。如今,村里成立了养鸡专业合作社,全村土鸡养殖户达106户,存栏土鸡3500只左右,户均增收3300元。

  养殖业上了轨道,门冰又琢磨起了种植业。他和村干部一起做功课,请教专家,赴外地学习先进经验,最后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去年种下150亩万寿菊。“由于海拔高、温差大,特色菊花喜获丰收。”门冰说,今年,种植面积翻了倍,亩产纯收入达3600元,并在全县推广种植了3万亩。

  “产业兴带来乡村兴,家家户户走上致富路。”门冰说,下一步,他们将努力提升品牌竞争力,让特色产业更有前景。

  宁夏吴忠红寺堡区科技特派员张进甲

  走村入户,提升农业技术

  本报记者 张 文

  隆冬清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大河村的枸杞田里,成片的枸杞树挂着冰霜,张进甲早已同20多位老乡忙开了。大家人手一只竹篮,盛满了肥料。张进甲走在前头,弯腰、双手稍用巧劲,肥料便均匀地撒在田里。

  “这是宁夏农科所新开发的有机肥。冬天施肥更利于枸杞树养分积累,明年的头茬果个大又高产。”50岁的张进甲做着动作示范,“大家看,施肥宜深不宜浅,田埂的杂草也要清掉,不然都会帮害虫越冬。”

  身为大河乡林业站干事,张进甲成为科技特派员已近十年。精通枸杞病虫害防治、果园管理等技能的他,一年到头不停歇,走村入户传技术,十里八乡的村民们多半做过他“徒弟”。

  2002年,宁夏开始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年间,科技特派员从150人发展到如今近4000人。每年他们能帮助转化农业科技成果超过200项,培训农民超12万人次。

  今年,为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张进甲制定了详细的“课程表”,每个时节对应着的农技应用,他总能及时告诉乡亲们。“大河乡种植经济林的农户都存着他的手机号,每次他都有问必答,随叫随到。”村民齐亚军说。

  曾经黄沙滚滚的荒滩、盐碱地,变成一片片果林。经济苗木不仅防风固沙,而且带动了村民增收,这让张进甲信心满满:“依靠种枸杞,今年乡里的种植户户均收入超过3万元。”

  说话间,张进甲望着成片的枸杞地,眼中满是期待:“春暖花开时,地里又是一串串小红果!”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加载更多